肉豆蔻豬肝丸

肉豆蔻豬肝丸

ROU DOU KOU ZHU G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脾經 30%
大腸經 15%
肺經 15%
腎經 7%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肉豆蔻豬肝丸方劑中包含肉豆蔻,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肉豆蔻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脾胃、助消化、止嘔逆、行氣止痛等功效。豬肝性平,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補肝血、益脾氣、明目、養血等功效。

兩者合用,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能補益肝脾,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因此,肉豆蔻在肉豆蔻豬肝丸方劑中,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肉豆蔻豬肝丸中加入草荳蔻,是因其具有溫脾胃、行氣消食之功效,與方劑中肉豆蔻、豬肝等藥材相輔相成。

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尤為適宜。豬肝具有補血養肝、益脾和胃之效,與草荳蔻共同作用,可增強補益脾胃之功,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肉豆蔻豬肝丸」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固澀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方中肉豆蔻溫中散寒,豬肝補血養肝,三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寒、寒濕內蘊引起的腹瀉、溏便等症。
  2. 保護肝臟: 訶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能保護肝臟免受自由基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與豬肝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養肝護肝的效果。

肉豆蔻豬肝丸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胃,助消化:砂仁味辛溫,具有溫脾胃、助消化、行氣止痛的功效。豬肝性涼,加入砂仁可中和其寒性,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2. 理氣止痛:砂仁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與肉豆蔻、豬肝等藥材共同作用,緩解肝氣鬱結、胸悶氣短等症狀。

總之,砂仁的加入,既能溫脾胃,助消化,又能理氣止痛,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肉豆蔻豬肝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肉豆蔻味辛、甘,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行氣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加強理氣健脾之功效,緩解因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調和藥性:豬肝性涼,肉豆蔻性溫,橘皮性溫,加入橘皮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使藥效更平和,更適合脾胃虛寒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肉豆蔻豬肝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虛勞洩痢,兼脾胃不和,不思飲食」,核心病機為「脾胃虛寒,運化無力」,導致以下症狀:

  1. 虛勞洩痢:因久病或體虛,脾胃陽氣虧損,無法溫煦固攝,故見泄瀉或痢下稀溏。
  2. 脾胃不和:中焦氣機升降失調,水穀不化,表現為脘腹脹悶、噯氣等。
  3. 不思飲食:脾虛則納運失常,胃寒則受納無力,故食慾低下。

此證屬「虛中夾滯」之候,既需溫補固澀以止瀉,又需行氣化濕以醒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配伍:溫澀並行

  • 肉豆蔻(去殼)、草豆蔻(去皮):
    • 辛溫香燥,專入脾胃,能「溫中行氣、燥濕止瀉」。肉豆蔻偏重澀腸止瀉,草豆蔻長於醒脾化濕,二藥合用,既止瀉又助運化。
  • 訶黎勒(煨用皮):
    • 苦酸澀平,「煨用」增強收斂之性,能澀腸止痢,與肉豆蔻協同固攝下焦,治療虛性泄痢。

2. 佐使藥:行氣調中

  • 縮砂仁(去皮):
    • 辛溫芳香,歸脾胃經,功能「化濕開胃、行氣寬中」,助豆蔻類藥解脾胃氣滯,改善脹滿、食少。
  • 陳橘皮(生炙各半):
    • 生用理氣力強,炙用緩和兼顧健脾。一藥兩製,既能破滯氣,又防辛燥傷脾,體現「調和脾胃」之巧思。

3. 特殊製法:肝藥引經,酸甘化陰

  • 豬肝(烏梅、米泔浸煨):
    • 豬肝甘苦溫,入肝脾經,傳統認為能「補肝健脾」。以烏梅(酸收)、米泔(甘淡)浸泡,一則酸甘化陰防燥藥傷陰,二則烏梅助訶子澀腸止痢。煨後搗糊為賦形劑,兼引藥入肝脾。
  • 醋少許
    • 酸味收斂,助訶子、烏梅止瀉,且醋能化瘀助消化,防澀藥過滯。

4. 整體方義

  • 標本兼治
    • 治標(泄痢):訶子、肉豆蔻澀腸,烏梅、醋酸收止瀉。
    • 治本(脾胃虛寒):豆蔻、砂仁、陳皮溫中行氣,豬肝補虛。
  • 動靜結合
    • 溫燥藥(豆蔻、砂仁)配酸收藥(烏梅、訶子),溫而不耗陰,澀而不留瘀。

5. 適用證延伸推論

此方可適用於:

  • 慢性腸炎、功能型腹瀉屬「脾虛氣滯夾濕」者。
  • 病後或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低下伴隨泄瀉。

總結

肉豆蔻豬肝丸以「溫澀為主,行氣為輔」,透過健脾燥濕、澀腸止瀉,調理虛勞洩痢。其組方特色在於:

  1. 善用煨製(訶子)、生炙配伍(陳皮)增強藥性。
  2. 以動物臟器(豬肝)為引,結合酸收(烏梅、醋)固澀,體現「藥食同源」思維。
  3. 兼顧「虛」與「滯」,避免純補壅塞、純消傷正之弊。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兩(去殼),草豆蔻1兩(去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縮砂1兩(去皮),陳橘皮1兩(1半生,1半炙)。
上為末,用豬肝1葉,可重4兩以來,切為片子,以烏梅10枚捶碎,以米泔汁同浸豬肝一宿,後卻用濕紙裹煨,令肝熟後,入醋少許,同細研如糊,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及食前,以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肉豆蔻豬肝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肉豆蔻1兩(去殼),草豆蔻1兩(去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縮砂1兩(去皮),陳橘皮1兩(1半生,1半炙)。 主治:虛勞泄痢,兼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