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肌散

還肌散

HAI J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3%
胃經 33%
肺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還肌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肉荳蔻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狀。還肌散主要治療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導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而肉荳蔻溫中散寒,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寒邪,緩解瘙癢疼痛。
  2. 燥濕止癢:肉荳蔻辛溫燥濕,能有效祛除濕邪,止癢止痛。還肌散中加入肉荳蔻,能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

總而言之,肉荳蔻在還肌散中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燥濕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導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的效果。

還肌散方劑中包含訶子,主要是因為訶子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脫的功效。對於因脾虛泄瀉、腸滑不固等引起的腹瀉,訶子能有效地收斂腸道,止瀉止痢。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積、暑濕傷肺等引起的發熱、咳嗽、口渴等症,訶子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因此,還肌散方劑中加入訶子,可有效地治療因脾虛泄瀉、濕熱蘊積等引起的皮膚病變,達到清熱收斂、止瀉止脫、改善皮膚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還肌散」主治小兒洩瀉、聚瀉、疳瀉等症,伴隨肌膚瘦弱、乳食不進。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水穀不化、津液耗傷,久則氣血不足而形體消瘦。方名「還肌」,寓指恢復肌肉豐盈,針對疳積或久瀉後體虛之證,兼顧止瀉與補益之效。

  1. 洩瀉、聚瀉:指長期或反覆腹瀉,可能因脾虛濕盛或中氣下陷所致。
  2. 疳瀉:屬小兒疳積範疇,多因脾胃受損、消化吸收障礙,表現為腹瀉、消瘦、營養不良。
  3. 乳食不進:反映脾胃功能衰退,需調理中焦氣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1. 肉豆蔻

    • 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溫中澀腸,行氣止瀉。針對脾胃虛寒之久瀉,能固腸止瀉兼醒脾。
    • 本方以麵裹煨,增強其收澀之性,減辛燥之弊。
  2. 訶子(去核)

    • 性味苦酸澀,歸肺、大腸經。
    • 傳統功效:澀腸止瀉,斂肺下氣。去核用則專注止瀉,尤善治久瀉滑脫。
    • 與肉豆蔻協同,強化固澀腸道之力。
  3. 沒石子(無患子科沒食子的蟲癭)

    • 性味苦澀溫,歸肺、脾、腎經。
    • 傳統功效:澀腸止瀉,收斂止血。針對小兒疳瀉,能固澀下焦,改善水液流失。
    • 與前兩藥形成「三澀」結構,專攻腸道不固。

炮製與用法特點

  • 大麥麵裹煨:大麥性涼和中,麵裹煨可緩和藥性,避免辛溫過燥,同時增強健脾作用,符合小兒「稚陰稚陽」體質需求。
  • 陳米飲送服:陳米炒焦或煮汁(米飲)具健脾止瀉之效,輔助藥物吸收,並減輕腸道負擔。

治療原理綜述

本方以「固澀為主,兼顧溫中」為核心:

  1. 收澀止瀉:三藥均具澀腸之性,針對久瀉滑脫、腸道失約之病機,直接減少津液流失。
  2. 溫運脾胃:肉豆蔻溫中行氣,可輕度振奮脾陽,輔助脾胃運化,改善乳食不進。
  3. 標本兼治:止瀉治標的同時,通過煨製工藝及米飲調服,間接培補後天之本,逐步恢復肌體氣血。

配伍特點

  • 澀而不滯:肉豆蔻的行氣特性,可防訶子、沒石子過於收斂致使氣機壅塞。
  • 藥簡力專:全方僅三味,聚焦腸道功能紊亂,符合兒科用藥「量少效宏」原則。

結論

「還肌散」通過澀腸止瀉、溫中健脾的配伍,針對小兒脾胃虛弱、久瀉耗氣的病理特點,從「堵漏」與「復能」兩方面入手,改善腹瀉與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體現古代醫家對小兒疳瀉「急則治標,緩則顧本」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個,訶子3個(去核),沒石子1個(三味各用大麥面裹,慢火煨黃熟,勿令煙出)。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米飲調下,如人行5里久,再1服。須用陳米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還肌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肉豆蔻1個,訶子3個(去核),沒石子1個(三味各用大麥面裹,慢火煨黃熟,勿令煙出)。 主治:小兒泄瀉、聚瀉、疳瀉等肌膚瘦弱,乳食不進。

還肌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肉豆蔻1個,訶子2個(去核),沒石子1個(三味各用大麥面裹,慢火煨焦黃香透,勿令有煙出),木香半皂子大。 主治:小兒疳瀉,及洞瀉谷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