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還真散方劑中含有訶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腸道失調引起的腹瀉,訶子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
-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
因此,還真散中加入訶子,旨在通過其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腹瀉等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還真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毒痢初得時,先發寒熱」之症,屬痢疾初期伴隨表證(寒熱)者。經服用通神散後,表證已解(寒熱退)、赤痢緩解(血熱減輕),但餘毒未清,脾胃機能受損,故以大腸「大腑漸安,出後減少」為療效標誌。其作用在於斂腸止瀉、溫中固脫,過渡至後續硫黃丸溫補階段,體現「先祛邪後扶正」的治痢思路。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核心藥物:訶子(煨製去核)
炮製邏輯
- 麵煨法減其酸澀烈性,增溫中止瀉之效(「火煨熱,不要生,不要焦」)。
- 去核獨用皮,因訶子皮善澀腸,核則偏降氣,此症需固澀而非行氣。
- 焙乾存性,強化收斂功效。
藥性配伍
- 單味訶子為方,取其「急則治標」之力。訶子性苦酸溫,煨後溫性更顯:
- 酸收:止瀉痢(對治「毒痢」後期瀉下未止)。
- 苦降:清殘餘濕熱(針對痢後腸道餘毒)。
- 溫中:助脾胃運化(為後續硫黃丸溫補鋪路)。
- 單味訶子為方,取其「急則治標」之力。訶子性苦酸溫,煨後溫性更顯:
服法設計
- 米湯送服可護胃氣(「煉取1盞」即煎煮濃縮,增強藥力滲透)。
- 「吐涎住服」為排邪反應,訶子少量致吐可祛腸道滯氣,吐後即止,避免過傷正氣。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收斂為主,兼顧溫清:訶子酸收固腸,止瀉以存正氣;煨製後溫性助脾陽,米湯送服緩和藥性,契合痢後「邪去正虛」之過渡期,為硫黃丸的純溫補法奠定基礎。
傳統服藥法
訶子5個(用面裹,火煨熱,不要生,不要焦,得所去面不使,就熱咬訶子破,去核不用,只使皮,焙乾)。
上為細末。
每服2錢,以米湯1盞半,同藥煉取1盞吃,若吐出1兩口涎便住。如此吃經數盞,大腑漸安,出後減少,便修合舶上硫黃丸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還真散, 出處:《史載之方》卷下。 組成:訶子5個(用面裹,火煨熱,不要生,不要焦,得所去面不使,就熱咬訶子破,去核不用,隻使皮,焙乾)。 主治:毒痢初得時,先發寒熱,吃通神散寒熱已退,赤痢已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