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還真散

第二還真散

DI ER HAI ZHE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3%
胃經 33%
肺經 33%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第二還真散中包含訶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藥性。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腸胃,止瀉痢;清熱解毒作用能緩解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

此外,訶子還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因此,訶子在第二還真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濕熱瀉痢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第二還真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時疫毒痢,寒熱已退,赤痢已消減者」,主要用於疫毒痢疾的後期調理階段,此時高熱已退、血痢症狀減輕,但餘邪未清,需進一步收斂止痢、固護腸道。

組成與邏輯推理

單味藥分析

  1. 訶子(煨製,去核用皮)
    • 性味:苦、酸、澀,微溫。
    • 傳統功效: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火利咽。
    • 煨製後,其澀性增強,更擅長固澀止痢,適用於久瀉久痢。

配伍與方劑作用推論

  • 本方僅用訶子一味,煨製後加強其收澀之性,主要針對痢疾後期,邪氣已減但腸道不固的狀態。
  • 米湯送服,取其甘緩和中之效,既能護胃,又能助訶子固澀而不致過於滯邪。
  • 「吐出1-2口涎更佳」的記載,顯示此方可能兼有祛除殘餘痰濕之效,訶子本身亦有降氣化痰的作用。

治療原理

  1. 收斂固澀:訶子煨用後澀腸止瀉力強,適用於痢疾後期,防止氣陰耗散過度。
  2. 調和腸胃:米湯養胃,輔助訶子溫和調理,避免過於收澀導致邪氣留滯。
  3. 清理餘邪:煨訶子仍具輕微清熱之性,可進一步清除腸道殘餘濕熱。

此方體現了中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在疫毒痢疾的後期,以收斂固澀為主,兼顧調和腸胃功能。

傳統服藥法


訶子5枚(用面裹,火煨熟,不要生,亦不要焦,去面不用,就熱咬破訶子,去核不用,只用皮,焙乾)。
上為細末。
每服2錢匕,以米湯1盞半,同藥煎取1盞,空心和滓吃。若吐出1-2口涎更佳。
壯熱未退,血痢未減者,不可進此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第二還真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組成:訶子5枚(用面裹,火煨熟,不要生,亦不要焦,去面不用,就熱咬破訶子,去核不用,隻用皮,焙乾)。 主治:時疫毒痢,寒熱已退,赤痢已消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