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米散

JIANG M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胃經 25%
肺經 20%
心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薑米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可與薑米共同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芳香化濕,行氣止痛:肉荳蔻氣味芳香,具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緩解濕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薑米散中加入肉荳蔻,旨在增強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以及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的療效。

薑米散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其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的功效。

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狀,草荳蔻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草荳蔻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可改善因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

因此,薑米散中加入草荳蔻,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相關病症。

薑米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薑米散方中加入橘皮,能幫助理氣和胃,促進消化,緩解因脾胃氣滯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橘皮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緩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腹疼痛。薑米散方中加入橘皮,可以增強止痛效果,改善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胃脘疼痛。

總而言之,橘皮在薑米散方中起著理氣和胃、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胃脘疼痛。

薑米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調和藥性: 薑米散以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為功效,其中薑性辛溫,米性甘平,而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薑的辛燥之性,避免傷陰,同時又能與米共同起到和胃健脾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加入甘草,能更好地協調薑米散中各藥材的藥性,使其藥力更為平和,更易於發揮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提升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薑米散主治功效分析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薑米散主治「脾胃氣虛,腹脹飧泄困劣,服暖藥即嘔逆,食飲不下」。這句話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症狀:

  1. 脾胃氣虛: 指脾胃功能虛弱,運化能力不足。
  2. 腹脹: 脾胃氣虛,運化失職,水穀停滯,氣機不暢,故見腹脹。
  3. 飧泄: 指大便稀溏不成形,甚至完穀不化,即吃進去的食物未經消化就排出,是脾虛不能運化水穀的典型表現。
  4. 困劣: 形容身體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是氣虛的表現。
  5. 服暖藥即嘔逆: 指服用一般溫補脾胃的藥物反而出現嘔吐、反胃的症狀,提示脾胃虛弱的同時,可能兼有氣機不暢或寒熱錯雜的情況。
  6. 食飲不下: 指食慾不振,吃不下東西,是脾胃虛弱,受納功能下降的表現。

治療原理:

薑米散由肉豆蔻、草豆蔻、橘皮、甘草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溫中健脾、理氣和胃」展開:

  1. 溫中健脾:

    • 肉豆蔻: 性溫,味辛、澀,歸脾、胃、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為「溫中行氣,澀腸止瀉」。方中用其溫脾胃之陽,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並能收斂止瀉,改善飧泄的症狀。
    • 草豆蔻: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燥濕健脾,溫胃止嘔」。方中用其溫燥之性,祛除脾胃的寒濕,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並能和胃止嘔,改善嘔逆的症狀。
  2. 理氣和胃:

    • 橘皮: 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方中用其辛散苦降之性,行氣導滯,暢通氣機,有助於消除腹脹;同時又能健脾燥濕,與肉豆蔻、草豆蔻協同增強脾的運化功能。
    • 甘草: 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方中用其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的藥性,使之更好地發揮作用,並能緩解脾胃氣虛引起的疼痛等不適症狀。

總結:

薑米散通過肉豆蔻、草豆蔻溫中健脾,橘皮理氣和胃,甘草調和諸藥,共同達到溫補脾胃、行氣導滯、和胃止嘔、收斂止瀉的功效。針對脾胃氣虛,運化失職,寒濕內阻,氣機不暢所致的腹脹飧泄、食慾不振、嘔逆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組方精簡,藥性平和,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薑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陳米1升(用生薑2斤,取汁浸米,焙,搗篩爲末,炒令黃),肉豆蔻3枚(去殼),草豆蔻10枚(煨,去皮),陳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銼)1兩,燒鹽1兩(研)。 主治:脾胃氣虛,腹脹飧泄困劣,服暖藥即嘔逆,食飲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