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臍餅子

貼臍餅子

TIE QI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1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21%
肝經 21%
肺經 14%
大腸經 14%
腎經 7%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貼臍餅子」方劑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的功效。貼臍餅子常用於治療痛經、乳腺炎、跌打損傷等疾病,而穿山甲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腫脹。
  2. 消腫止痛: 穿山甲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貼臍餅子常用於治療腹痛、腰痛等疾病,穿山甲的消腫止痛作用可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症狀。

「貼臍餅子」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貼於臍部,可通過經絡循行,將藥力導入腹部,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
  2. 止痛止癢: 五靈脂對於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貼臍餅子中加入五靈脂,可有效減輕腹部疼痛、瘙癢等不適,達到止痛止癢的目的。

貼臍餅子方劑中使用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引經入穴:巴豆性味辛熱,具有破積消瘀、通竅開閉之功效。貼敷於臍部,可藉由巴豆的藥性,引藥力直達胞宮、膀胱等處,治療婦科病症,例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2. 局部刺激:巴豆外用,可產生溫熱刺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驅散寒邪、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症狀。例如,治療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等。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應由專業醫師指導,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灼傷、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貼臍餅子」方劑中加入大蒜,乃取其辛溫走竄之性,以達驅寒除濕、消炎止痛之效。

大蒜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可溫暖臍腹,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大蒜亦能消炎殺菌,對於因濕熱所引起的腹痛、腹瀉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貼臍餅子」方劑中加入大蒜,可謂是取其「辛溫走竄」之性,以達到驅寒除濕、消炎止痛的目的,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貼臍餅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虛中積滯,腹脹痞痛,大小便不通」。
「虛中積滯」指體質虛弱而兼有腸胃積滯,氣機壅塞,表現為腹部脹滿、痞硬疼痛;「大小便不通」則提示氣滯與實邪阻滯下焦,導致二便不暢。此方外貼臍部(神闕穴),通過藥物滲透與穴位刺激,達到行氣破積、通利二便之效,適合虛實夾雜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穿山甲(炮燥)

    • 性味咸涼,善走竄,傳統用於活血消癥、通經絡、潰堅散結。
    • 此處取其穿透之力,助藥性深入臍部經絡,破除腹中積滯,改善氣血瘀阻。
  2. 五靈脂

    • 為寒號蟲糞便,苦甘溫,入肝經,活血化瘀、散瘀止痛。
    • 與穿山甲協同,化解腹中瘀滯,緩解脹痛,尤其適合氣滯血瘀型痞滿。
  3. 巴豆(去皮)

    • 辛熱大毒,峻下冷積,傳統內服可攻逐寒積、瀉下通便。
    • 外用則透過皮膚刺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間接推動腸道蠕動,輔助通利二便。
  4. 大蒜(去皮)

    • 辛溫,具強烈辛散之性,能溫通走竄、殺蟲解毒。
    • 作為輔藥,一則助巴豆溫散寒積,二則利用其刺激特性,增強藥物滲透吸收。

三、配伍特點與作用機制

  • 攻逐與溫通並行:巴豆、大蒜溫散寒積,穿山甲、五靈脂破瘀消滯,四藥合用,針對「積滯」與「氣血不通」雙重病機。
  • 外治避虛實之弊:虛弱體質者若內服猛藥恐傷正氣,改以外貼臍部,透過經絡作用間接調理,既能緩解積滯,又避免內服峻藥之險。
  • 穴位增效:神闕穴屬任脈,與臟腑相通,敷貼後藥性直達腹內,刺激局部氣血循環,促進腸道蠕動,從而改善脹滿與二便不暢。

四、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原文所述,此方或可應用於:

  1. 寒凝氣滯型腹痛:因溫散力強,對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有效。
  2. 輕度腸梗阻:峻藥外敷可能緩解因氣滯或瘀阻導致的腸道不通。
  3. 瘀血型婦科癥積:若病位在下腹,穿山甲、五靈脂組合或能化瘀散結。

此方體現中醫「內病外治」思維,透過藥物與穴位的協同,針對虛實夾雜之證,以通為用,化解積滯而不傷正。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炮燥)3錢,五靈脂3錢,巴豆(去皮)3錢,大蒜(去皮)3錢。
上為細末,同研如泥,作餅子三錢大。
用綿裹1餅,安臍中,著物系定。覺熱藥行宣取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貼臍餅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九。 組成:穿山甲(炮燥)3錢,五靈脂3錢,巴豆(去皮)3錢,大蒜(去皮)3錢。 主治:虛中積滯,腹脹痞痛,大小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