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徹膏

遠徹膏

YUAN CH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4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胃經 26%
脾經 23%
肝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遠徹膏」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是因為其藥性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絡:穿山甲性味辛、微寒,歸肺、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解除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
  2. 消腫排膿:穿山甲亦具有消腫排膿的作用,能化解膿腫,促進傷口癒合。在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疾病時,可有效消散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穿山甲在「遠徹膏」中起到通經活絡、消腫排膿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遠徹膏」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五靈脂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絡不通等症狀,五靈脂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五靈脂亦具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在「遠徹膏」方劑中,五靈脂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遠徹膏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小府秘澀」,即大小便不通,且對其他藥物無效者(「投諸藥無驗」),無論老幼皆可適用。古代醫家運用外治法,透過臍部(神闕穴)吸收藥力,結合熱熨刺激,以達通利二便之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穿山甲(尾足上者)

    • 性味鹹涼,善走竄,《本草綱目》載其「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利濕」。此處取其「通竅」之性,穿透經絡,開瀉閉塞。
    • 燒透後為炭,質輕上行,或可助藥性滲透。
  2. 五靈脂

    • 為寒號蟲糞便,性溫味甘,傳統用於活血散瘀,《本草衍義》言其「通利氣脈」。與穿山甲相配,一者通竅,一者行瘀,共暢氣血。
  3. 巴豆

    • 辛熱大毒,峻下冷積,《神農本草經》謂其「破癥瘕結聚,通利關竅」。研碎後與他藥混勻,外用可刺激局部,引發瀉下效應。
  4. 大蒜

    • 辛溫透散,《名醫別錄》稱其「散癰腫魘瘡,除風邪,殺毒氣」。此處取其辛烈之性,助藥穿透,並借其黏性製餅貼臍。

三、治療原理

  • 臍療機制:臍為「神闕穴」,乃任脈要穴,藥力易由此滲透,直達腸腑。
  • 物理刺激:熱熨(掌心烘熱)使局部血脈擴張,促進藥性吸收;同時溫熱助陽氣運行,推動積滯。
  • 藥性協同
    • 巴豆之峻下、穿山甲之通竅,直攻秘結。
    • 五靈脂活血,防氣滯血瘀加重便秘。
    • 大蒜辛散,引藥透達,兼解毒防巴豆過烈。

四、綜合功效推論
全方藉外用之勢,避內服巴豆傷正之弊,結合「通竅、行瘀、瀉下、溫透」四法,針對頑固性二便不通,尤適於寒積或氣滯血瘀型便秘。其效速(「聞腹中微響即通」)反映古代急症外治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尾足上者佳,燒透)2錢,五靈脂(淨者)2錢。
上為細末,次以巴豆二錢(去殼研碎)和前藥末,仍用大蒜四錢,去上粗皮三五層,於砂鉢內爛杵如泥。
作1餅納臍中,以絹帕系之。外以掌心火上烘熱,熨至8-9次,聞腹中微響即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遠徹膏,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穿山甲(尾足上者佳,燒透)2錢,五靈脂(淨者)2錢。 主治:大小府秘澀,投諸藥無驗,不拘老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