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甲散

前甲散

QIAN JIA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肝經 50%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前甲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具有活血散結、通經下乳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
  2. 通絡止痛: 穿山甲可通經絡,消腫止痛,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前甲散中加入穿山甲,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前甲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煉銀癬」(「煉銀癬」為古稱,疑指小兒皮膚癬症,如乾燥脫屑、局部皮膚粗糙如銀屑之症狀)。古代認為穿山甲鱗片具走竄透達之性,能通絡散結,外治可緩解皮膚頑疾;配麻油潤膚、輕粉殺蟲止癢,共奏祛風解毒、潤燥斂瘡之效。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主藥:穿山甲(前膊鱗,炙焦)

    • 穿山甲鱗片傳統用於通經活絡、消腫排膿,此處取「前膊鱗」(前肢鱗片),古人認為其藥力更專注體表。
    • 炙焦後減其峻性,增燥濕斂瘡之功,針對癬症之濕癢脫屑。
  2. 輔藥:麻油

    • 性潤,能滋養皮膚、緩解乾癬脫屑,亦作為調敷基質,助藥力滲透。
  3. 佐藥:輕粉(氯化亞汞,外用殺蟲)

    • 古用於殺蟲解毒,抑菌止癢,對真菌或寄生蟲所致皮膚癬有局部抑制效果。

三、邏輯推理與可能功效

此方組合體現「通散+潤養+攻毒」原則:

  • 穿山甲透達病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麻油潤澤皮膚,防燥裂;
  • 輕粉直接針對癬症可能的病原(如真菌)。
    推測其通過改善皮膚微循環、抑菌緩解症狀,但古代應用偏重經驗,未明言具體病機。

四、總結

前甲散為古代外用方,針對小兒皮膚癬症,以穿山甲為主,結合潤膚與攻毒藥,體現「通絡、潤燥、殺蟲」的傳統治療思路,適合乾性、脫屑型皮膚病灶。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前膊鱗,炙焦)。上為細末。
麻油、輕粉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前甲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四。 組成:穿山甲(前膊鱗,炙焦)。 主治:小兒煉銀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