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麝雲母膏

乳麝雲母膏

RU SHE YUN MU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肝經 50%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麝雲母膏中含有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麝雲母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穿山甲亦能活血化瘀,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有較好的療效。乳麝雲母膏中添加穿山甲,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促進傷處康復。

然而,穿山甲是瀕危物種,使用其藥材需謹慎,且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麝雲母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漏瘡」,即現代所稱之瘻管或慢性潰瘍性疾病,特點為瘡口久不癒合、膿水淋漓。中醫認為漏瘡多因氣血虧虛、經絡阻塞或邪毒纏留所致,治療需活血通絡、排膿生肌、收斂瘡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穿山甲(砲製後為末)

    • 性味鹹微寒,歸肝胃經,傳統用於活血消癥、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 炒製後其穿透力增強,善走竄經絡,能疏通瘻管內瘀滯,促進膿液排出及新肉生長。
  2. 真蚌粉(與穿山甲同炒後去之)

    • 蚌粉性寒,具清熱化痰、燥濕收斂之效。
    • 與穿山甲同炒可減其寒性,取其收斂作用以輔助固攝瘡口,防止膿水過度外溢。
  3. 乳香末

    • 辛香苦溫,活血止痛、生肌斂瘡。
    • 能助穿山甲通絡化瘀,並促進瘡口組織修復。
  4. 麝香

    • 辛溫香烈,具開竅醒神、活血散結之功。
    • 其走竄之力極強,可引藥直達病所,破除深部瘻管之壅滯。
  5. 雲母膏(15貼為基質)

    • 雲母性甘平,古代外用多取其生肌斂瘡之效(如《證類本草》載其治金瘡)。
    • 作為膏劑基質,可能兼具黏合丸藥與緩釋藥性作用,或外敷時保護創面。
  6. 配伍鹿角膠、神授圓、川椒方

    • 鹿角膠溫補精血,助內托生肌;神授圓(未詳組方,或含補益藥)可能調補正氣;川椒溫通殺蟲,輔助燥濕。
    • 此為內外兼治之法,內服活血通絡、托毒外出,外用溫通收斂。

三、綜合治療原理

全方以穿山甲為君,通絡透膿;乳麝為臣,增強活血開竅之力;蚌粉、雲母為佐,收斂固瘡。諸藥合用,針對漏瘡「瘀阻-潰爛-流膿」的病機,通過活血通絡、排膿生肌、收斂瘡口,達到促進瘻管癒合之效。其用酒送服,亦藉酒性溫通以助藥力周行。

此方體現中醫「通補兼施」思路,適用於正氣未大虛而瘡毒鬱滯之漏瘡證候。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浸1宿,去肉)1片,真蚌粉(同炒,候香熟起泡去粉,以甲為末)4兩。上入乳香末1錢,麝香半錢,夾和雲母膏15貼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溫酒送下。仍以鹿角膠調鹽酒,服神授圓,川椒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乳麝雲母膏,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穿山甲(浸1宿,去肉)1片,真蚌粉(同炒,候香熟起泡去粉,以甲爲末)4兩。 主治:漏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