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甲散

QUAN JIA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肝經 50%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全甲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如跌打損傷、骨折、腫瘤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散結消堅,化瘀生新: 穿山甲具有散結消堅、化瘀生新的功效,能有效清除積聚於體內的瘀血、痰飲,有助於治療各種瘡瘍腫毒、瘰癧結核等病症。

全甲散中加入穿山甲,正是利用其通經活絡、散結消堅的特性,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全甲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全甲散,根據《串雅內外編》趙學敏的記載,其組成單一,僅以穿山甲為藥材。古方主治「大麻風」,其治療原理,從趙學敏的記述中可窺其一二。

古方中強調穿山甲需「四足頭尾俱全」,並以生漆塗三次後炙灰,再研末服用,且特別指出藥材的各部位與療效部位的對應關係:「如穿山甲有一處不全,病人即有一處不愈,先服頭即頭先愈,先服四肢則手足先愈」。這暗示了古人可能認為穿山甲的整體性及其各部位的完整性,對於治療大麻風至關重要。

此方並非單純使用穿山甲的破血消腫、通絡止痛功效來治療大麻風。 「以生漆塗三次後炙灰」的特殊炮製方法,可能意在改變穿山甲藥性,使其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生漆本身具有殺菌、抗炎的特性,與穿山甲一同炮製,或許能增強其治療大麻風的效力。 此外,方中使用陳酒沖服,也可能與穿山甲的藥性相輔相成,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全甲散治療大麻風的原理,並非單純依靠穿山甲的單一藥理作用,而是透過其整體性、特殊炮製方法以及輔料的配合,達到綜合治療效果。 藥材的完整性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更像是符號性治療,暗示著整體性治療觀念在古代醫學中的應用。 然而,由於缺乏現代藥理學的研究佐證,此方劑的具體作用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趙學敏亦提及南方缺乏活穿山甲而未經試用,也反映出古方在應用上的地域限制和臨牀驗證的不足。

傳統服藥法


川山甲1個(要頭尾四足並耳目口鼻俱全者),生漆1斤。
每日將山甲漆數次,漆完用瓦器炙灰。如患人要頭身先好,即服山甲頭身起;要手足先好,即服山甲四足起;對陳酒服完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全甲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引《要覽》。 組成:川山甲1個(要頭尾4足并耳目口鼻俱全者),生漆1斤。 主治:大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