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明膏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神明膏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五靈脂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通經活絡: 五靈脂還具備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神明膏中的其他藥物,例如當歸、川芎等,亦有活血通絡之效,五靈脂的加入可增強其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明膏」主治功效分析
神明膏的應用範圍廣泛,不僅限於原方主治的癰疽、瘡癤、毒腫,更擴及多種皮膚疾患、傷科、眼科、耳科,甚至內科疾病。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原方主治: 《旅舍備要方》明確指出神明膏用於「癰疽癤腫毒無頭,疼痛,或有數頭,煩熱,氣毒軟癤久不效」,這與現代醫學的炎症反應相似。方中五靈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消腫的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 傷科應用: 《楊氏家藏方》提到神明膏「治癰疽、發背,一切瘡腫,打撲傷損,湯火金瘡」,顯示其在傷科領域的應用,亦是利用其活血化瘀之功,緩解因外傷造成的瘀血腫痛。
- 《葉氏錄驗方》: 也提到「治一切瘡腫折傷,磨風止痛」,再次佐證其消腫止痛功效。
2. 解毒消炎、生肌斂瘡:
- 皮膚疾患: 《外臺秘要》言其「療癬諸瘡癢」, 《楊氏家藏方》說其可治「惡瘡多年不生肌者」,《葉氏錄驗方》 則提到「瘡口積年不合,三五上便生痂,旬日間肌膚平」,這些描述都表明神明膏具有解毒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生肌斂瘡的功效。此功效可能是由於方中部分藥材具有抗菌消炎、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但文獻中並未詳細列出具體成分與作用機理,需結合其他組方來推測。
- 針對特定瘡瘍: 《葉氏錄驗方》更詳細描述了神明膏能治療「小兒瘤瘡,湯火金瘡,浸淫白禿之類」,並強調其「藥到即先止痛,生肌滅斑,高者平,凹者滿」的療效。
3. 祛風止痛、通絡止痹:
- 筋脈不利: 《外臺秘要》指出廣濟神明膏「主諸風頑痹,筋脈不利」,表明其具有祛風止痛、通經活絡的作用,適用於風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症狀。
- 眼科應用: 《醫心方》提到神明膏「治目風爛赤眵眥恆濕」,可能與其祛風止痛之功有關,透過改善眼部氣血循環,緩解眼部炎症。
- 《備急千金要方》: 提到「眼?動口唇偏喎,皆風入脈,急與小續命湯、附子散、摩神明膏」, 說明其具有祛風之效,可緩解風邪入脈導致的面部症狀。
4. 其他應用:
- 五官科: 《外臺秘要》記載神明膏可「納耳中」,「亦治蟲入耳中」,說明其在耳科的應用,可能是透過其消炎止痛作用,緩解耳部炎症或蟲咬引起的疼痛不適。此外,《楊氏家藏方》亦提到「鼻內有肉鈴子者,以紙捻子蘸藥點之」,顯示其在鼻科的應用。
- 內科: 《葉氏錄驗方》提到內傷可「酒調一錢已服之」,說明神明膏具有內服的應用,可能具備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
- 保健: 《養生導引秘籍》記載用神明膏「搓頭頂上」,推測可能具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養發生髮的功效。
總結:
神明膏並非單純的消炎止痛藥,其功效覆蓋多個方面,主要通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消炎、生肌斂瘡、祛風止痛等作用,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其應用範圍廣泛,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然而,文獻記載中對於具體的組方成分和作用機理仍較為模糊,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考證。
傳統服藥法
蜀椒3升,吳茱萸1升,前胡1兩,芎藭1兩,白芷1兩,白朮1兩,當歸2兩,細辛2兩,附子30枚。
上以三年大酢漬一宿,以豬脂肪十斤,煎之三上三下,候白芷黃色成。
每服如彈丸1枚,諸風皆摩,腫毒諸瘡只塗。
勿令入耳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明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四。 組成:五靈脂不拘多少(微炒)。 主治:癰疽、瘡癤、毒腫,無頭疼痛,或有數頭,煩熱。
神明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五引《千金月令》。 組成:蜀椒3升,吳茱萸1升,前胡1兩,川芎1兩,白芷1兩,白朮1兩,當歸2兩,細辛2兩,附子30枚。 主治:一切疾風赤癢,耳聾瘡腫。
神明膏, 出處:《醫心方》卷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蜀椒1升半,吳茱萸半升,朮5合,川芎5合,當歸5合,附子15枚(去皮),白芷5合,桂1兩,苦酒2升半,豬肪5升。 主治:目風爛,赤眵,眥恆濕;風凍瘡,目爛赤泡。
神明膏, 出處:《外台》卷三十一引《廣濟方》。 組成:前胡1升,白朮1升,白芷1升,川芎1升(上四藥并切),椒(去目)1升,吳茱萸1升,附子30枚(去皮,切),當歸2兩(切),細辛2兩(切),桂心2兩(切)。 主治:諸風頑痹,筋脈不利;疥癬,諸瘡癢,折傷,被打等。
神明膏, 出處:《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 組成:附子14枚(小者30個,炮),吳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川芎(切)1升,白朮(切)1升,桂心3兩,當歸3兩,漢防己(切)1升,細辛2兩。 主治:腳氣,風痹,手足疼弱,腫脹不仁,鼠漏、惡瘡毒,所有腹內絞痛。
神明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栝樓1枚(去皮瓤,隻取仁子),赤芍藥1分,甘草(微炙)1分,黃耆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1分,香白芷1分,當歸(洗,焙)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1分,人參(去蘆頭)1分,川芎1分,蒼朮(米泔浸1宿,焙)1分,桑白皮1分,沉香半兩,零陵香半兩,藿香葉(去土)半兩。 主治:癰疽,發背,一切瘡腫,打撲傷損,湯火金瘡,乾濕癬,風癢頑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