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蒜

BA DOU SU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3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大腸經 20%
胃經 20%
腎經 10%
肝經 10%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巴豆蒜方劑中加入大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巴豆性峻猛,容易傷胃,而大蒜性溫,可緩解巴豆的毒性,並增強其通便之效。大蒜本身具有消炎、解毒、殺菌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毒素。
  2. 調和藥性: 巴豆辛熱燥烈,容易引起燥熱、口渴等不適,而大蒜辛溫,能中和巴豆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總之,大蒜在巴豆蒜方劑中起著輔佐作用,既能增強藥效,又能緩解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巴豆蒜方劑中含有巴豆,其原因如下:

  1. 攻逐寒積,瀉下通便: 巴豆性峻烈,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攻逐寒積,瀉下通便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胃腸積滯導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巴豆可迅速驅除寒邪,通利大便,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配合蒜,增強攻逐之力: 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亦具有一定攻逐寒積,消食化積的功效。與巴豆相配,可增強攻逐之力,提高藥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寒邪和積滯。

主治功效


耳聾

傳統服藥法


大蒜1瓣,巴豆1粒(去皮膜,慢火炮極熱)。
將大蒜中挖1孔,納入巴豆,用新綿包定,塞耳中。3次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巴豆蒜,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大蒜1瓣,巴豆1粒(去皮膜,慢火炮極熱)。 主治: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