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軟銀丸」中包含水銀,是因為水銀具有強效的解毒和驅邪作用。水銀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一些難治的病症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解毒消腫,促進方劑的療效,對於各類難治病症尤其適合。水銀的使用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幫助迅速恢復健康。
軟銀丸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氣行於周身: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助陽等功效。其溫熱之性可以溫暖脾胃,散寒止痛,並有助於提升陽氣,使之運行通暢,從而改善陽虛所致的寒涼症狀,如四肢冰冷、畏寒、腰膝酸軟等。
2. 增強藥效,協調各味藥物: 丁香與軟銀丸中其他藥物相配伍,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丁香與肉桂、附子等溫陽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此外,丁香的辛香之氣可以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促進藥物吸收,進一步提高藥效。
軟銀丸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便祕。
輕粉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能清熱解毒、瀉下通便。對於因濕熱蘊積導致的便祕,輕粉可以清熱解毒,並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然而,輕粉屬於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軟銀丸方劑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下通便:巴豆性峻猛,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緩解便祕,改善排便不暢。對於腸道積熱、便祕症狀,可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通便瀉熱之效。
- 消腫散結:巴豆具有消腫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瘡毒、瘰癧等症。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消腫散結的功效。
然而,巴豆性猛毒烈,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造成腸胃損傷等副作用。
軟銀丸中包含續隨子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隨子葉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續隨子葉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改善皮膚病症:續隨子葉還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症,續隨子葉能有效清熱解毒,改善皮膚狀態,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軟銀丸中加入續隨子葉,可有效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軟銀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小兒奶癖」,古代醫籍中「奶癖」多指小兒因乳食不節、脾胃失調所致之積滯證候,症見腹脹、嘔吐乳食、不思飲食,甚或腹中結塊。此類病症與現代醫學之小兒消化不良、輕度腸梗阻或寄生蟲感染等表現相似。方中以峻下逐水、破積消癥之藥為主,旨在攻逐體內痰食瘀結,尤適合體質尚實、積滯明顯之患兒。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水銀(結砂):傳統認為其性沉重,能「墜痰攻積」,破結消癖。結砂後毒性稍減,仍具強力走竄之性,針對頑固積滯。
- 巴豆、續隨子:
- 巴豆辛熱峻下,能「斬關奪門」,通利穀道,消腹中堅積。
- 續隨子(千金子)逐水散瘀,與巴豆協同開泄腸腑,導滯下行。
- 二藥共為君藥,以「通因通用」之法,從大便驅除積滯。
- 白丁香(麻雀糞)、鷹條(鷹糞):
- 兩者均為動物穢濁之物,古代用其「消導化積」,尤擅治乳食停滯。
- 白丁香性溫,能化食消脹;鷹條(或稱鷹屎白)具腐蝕性,助潰散癖塊。
- 膩粉(輕粉):為氯化亞汞,性寒沉降,既可協水銀攻積,又能抑巴豆之燥熱,兼殺蟲解毒。
- 棗肉為丸: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護胃氣,避免攻伐太過。
配伍特點
全方集中「攻逐」之力,以汞劑(水銀、膩粉)與峻下藥(巴豆、續隨子)為主,佐動物糞便增強消導,形成「穢濁攻積」之效。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瀉下與腐蝕作用,直接破除腸胃有形之積滯(如未消化乳食、痰水結聚),符合「癖由積生,積去癖自消」的古代論治思路。然需注意,此類方藥毒性較強,現代臨床已罕用,多被更安全之消導方(如保和丸加減)取代。
傳統服藥法
水銀(結成砂子)1錢,白丁香末1錢,膩粉1錢,鷹條末1錢匕,巴豆21個(去膜研,略去油),續隨子49個(去殼)。
上為末研勻,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1歲兒每服1丸,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輕粉等有毒成分,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軟銀丸, 出處:《幼幼新書》引《嬰童寶鑑》。 組成:水銀(結成砂子)1錢,白丁香末1錢,膩粉1錢,鷹條末1錢匕,巴豆21個(去膜研,略去油),續随子49個(去殼)。 主治:小兒奶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