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雄黃丸」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鬱金性苦寒,入肝膽經,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與雄黃相輔相成,增強解毒功效。雄黃性溫燥,易傷陰,鬱金的清熱性質可緩解雄黃的燥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度損傷。
- 行氣止痛:鬱金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雄黃可能引起的肝膽氣滯,避免因藥性過於燥烈而引發疼痛。
因此,鬱金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解毒雄黃丸」的解毒效果,也能平衡藥性,使藥效更趨穩定和安全。
解毒雄黃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雄黃,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雄黃是硫化物的一種,含有豐富的砷元素,這使得它具備了優秀的解毒、消腫和抗菌的效果。在傳統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所致的各類病症,特別是疥癬、癤瘡等皮膚病。
此外,雄黃還能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抑制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其獨特的成分可以幫助擊退體內的有害物質,促進下火,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的目的。然而,因為雄黃中含有砷,因此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以免引發毒性反應。
總結來說,解毒雄黃丸中加入雄黃,主要是基於其卓越的解毒效果,並符合中醫“治病求本”的治療原則。合理使用下,能發揮其最大的 therapeutic effects。
中藥方劑[解毒雄黃丸]中的巴豆主要用於峻下逐水、解毒殺蟲。巴豆性烈,能峻下逐水,適用於水腫、腹脹等症狀。與雄黃等藥物相配,能增強解毒殺蟲的作用,適用於治療因水濕壅滯或蟲毒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毒雄黃丸」
- 成份:鬱金、雄黃、巴豆
- 主治功效:纏喉風及急喉痹:突然倒下,不能言語,或牙關緊閉,神志不清。
- 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毒熱:胸膈壅塞,痰液不暢,咽喉腫痛,眼睛充血腫脹,一切毒熱症狀。
- 小兒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兒童喉嚨發炎腫脹,驚熱不退,痰液壅塞。
- 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中風突然倒下,牙關緊閉,神志不清。
- 哮(口勾):指哮喘或口歪眼斜之症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鬱金:
- 活血化瘀、止血
- 清熱涼血、化腐生肌
- 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雄黃:
- 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 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 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
- 消腫解毒、殺菌止癢
- 巴豆:
- 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
解毒雄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鬱金、雄黃、巴豆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活血化瘀、止血涼血等功效。臨牀上,解毒雄黃丸常被用於治療纏喉風、急喉痹、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毒熱、小兒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哮(口勾)等症狀。在使用解毒雄黃丸時,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鬱金1分,雄黃(研飛)1分,巴豆(去皮,出油)14個。
解毒,去積下熱。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7丸,小兒服2丸或3丸,用熱茶清送下。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即刀、尺、鐵匙斡開口灌之,吐瀉些小無妨。
雄黃解毒丸(《丹溪心法》卷四)、金粟丹(《普濟方》卷一六三引《經驗良方》)、雄黃丸(《急救仙方》卷二)、雄金丸(《普濟方》卷六十)、雄黃救命丹(《普濟方》卷一一六)、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解毒雄黃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雄黃丸, 出處:《局方》卷八。 組成:鬱金1分,雄黃(研飛)1分,巴豆(去皮,出油)14個。 主治:解毒,去積下熱。主治: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僕,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毒熱;小兒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哮(口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