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風止痛湯

SOU FENG ZHI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探驪集》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8%
腎經 13%
膀胱經 13%
脾經 12%
心經 7%
胃經 7%
膽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搜風止痛湯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重要功效: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的功效。搜風止痛湯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防風能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達到止痛目的。
  2. 通絡止痛: 防風能通經活絡,舒筋止痛,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防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經絡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搜風止痛湯中加入防風,可以有效發揮其祛風止痛、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疼痛的目的。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穿山甲,主要是取其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

穿山甲性味甘、微寒,入肝、胃經。其甲片具有較強的通經活絡作用,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同時,穿山甲亦能消腫散結,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穿山甲,可增強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

搜風止痛湯中包含烏頭,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止痛的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溫經活血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痛、麻木不仁等症狀,烏頭能有效溫經散寒、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烏頭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邪阻滯、瘀血阻絡引起的疼痛,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筋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獨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獨活能有效地疏通經絡,驅散寒邪,止痛消腫。
  2. 通絡止痺: 獨活能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關節疼痛、筋骨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獨活,可以有效地發揮其祛風止痛、通絡止痺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的目的。

搜風止痛湯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秦艽性苦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秦艽能夠有效地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秦艽能夠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秦艽,可以有效地祛風止痛,疏通經絡,達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搜風止痛湯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威靈仙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消腫的作用。其寒性可散寒止痛,辛味可通經活絡,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腰腿疼痛、關節疼痛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威靈仙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搜風止痛湯中加入威靈仙,可發揮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搜風止痛湯主治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疼痛症狀,而黨參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風寒濕邪的侵襲,從根本上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防風等,偏於辛溫散寒,容易耗氣傷津。黨參能起到調和藥性,補益脾胃,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正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健。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麻黃,主要是為了發揮其宣肺散寒、通竅止痛之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平喘止咳的作用。對於風寒襲表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麻黃可以通過發汗散寒,驅散外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麻黃還能通暢鼻竅,對於因風寒阻遏鼻竅引起的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搜風止痛湯中加入麻黃,可以有效地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達到止痛的效果。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入太陽經,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尤其適用於風寒襲表,經絡阻滯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2.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 桂枝可調和營衛,使氣血流通,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同時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疼痛症狀,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皁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皁刺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能有效緩解。
  2. 活血化瘀: 皁刺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消腫止痛。

因此,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皁刺,可以發揮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疼痛的目的。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木瓜,主要是利用其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木瓜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行氣消食、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關節腫脹等症狀,木瓜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此外,木瓜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消除因炎症引起的腫脹,並緩解疼痛。因此,在搜風止痛湯中加入木瓜,可以起到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的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搜風止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搜風止痛湯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寒涼藥物的刺激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以增強搜風止痛的效果,並減輕藥物副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祛濕消腫的中藥介紹

祛濕消腫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具有祛除濕邪、消散腫脹的功效。祛濕消腫的中藥有很多種,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中藥:

  1. 蒼術:具有祛濕健脾、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痰飲咳嗽等症。
  2. 茯苓: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滲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3. 澤瀉:具有利尿滲濕、清熱化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4. 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祛濕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5. 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清熱消暑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暑濕感冒等症。
  6.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7.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8.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9. 茵陳:具有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10. 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化痰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痰飲咳嗽等症。

祛濕消腫的中藥有很多種,具體使用哪種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來決定。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防風3錢,山甲片2錢(炙),川烏頭3錢,獨活4錢,秦艽4錢,威靈仙4錢,明黨參3錢,麻黃3錢,桂枝4錢,皂刺3錢,木瓜3錢,甘草2錢。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發汗、散寒的功效,體質虛弱、易出汗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搜風止痛湯,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防風3錢,山甲片2錢(炙),川烏頭3錢,獨活4錢,秦艽4錢,威靈仙4錢,明黨參3錢,麻黃3錢,桂枝4錢,皂刺3錢,木瓜3錢,甘草2錢。 主治:白虎歷節風,先痛後腫,四肢關節相互交替,此輕彼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