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潤肝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肝主藏血,若肝陰不足,則易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熟地黃能補肝陰,改善肝血不足,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 助藥力: 潤肝湯多用於肝陰不足、肝血不足所致的病症,而熟地黃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補血滋陰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總而言之,熟地黃在潤肝湯中起着滋陰補血,增強藥效的作用,有利於更好地治療肝陰不足、肝血不足等病症。
潤肝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補腎,益肝明目: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肝明目之功效。肝腎陰虛,可導致視力模糊、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而山茱萸可補益肝腎之陰,緩解上述症狀。
-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 山茱萸與潤肝湯中其他藥物,如熟地黃、枸杞子、當歸等,配伍使用,相互協調,增強滋陰補腎、益肝明目的功效。例如,熟地黃滋陰補血,枸杞子滋陰補腎,當歸補血活血,與山茱萸共同作用,更能有效改善肝腎陰虛的症狀。
潤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緩解肝陰不足: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肝主藏血,若肝陰不足,則容易出現肝火上炎、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等症狀。白芍滋陰養血,可補益肝陰,緩解肝陰不足所致的症狀。
2. 柔肝止痛,緩解肝氣鬱結: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如脅肋疼痛、乳房脹痛等。其柔肝解鬱的功效,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
潤肝湯中加入當歸,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一、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補血活血,潤燥養血。肝喜潤惡燥,當歸能滋養肝血,改善肝臟氣血不足,緩解肝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
二、 調經止痛:當歸亦具調經止痛之效,對於肝血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緩解作用。
因此,潤肝湯中加入當歸,可達到滋養肝血、調節經期、緩解肝虛之症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整體肝臟健康。
潤肝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基於其 收斂固精 和 滋養肝腎 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肝、腎經。其酸味能 收斂肝氣,防止肝氣上逆,同時 固精止遺,防止腎氣外泄。而五味子的甘味則能 滋養肝腎,補充肝腎精血,有助於緩解肝腎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
因此,五味子在潤肝湯中能起到 雙重作用,既能收斂固精,又能滋養肝腎,有助於整體提升肝腎功能,達到潤肝養腎的目的。
潤肝湯方劑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降火:玄參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對於肝陰不足,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玄參能有效清熱降火,滋養肝陰,改善症狀。
- 清熱解毒:玄參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泄肝膽之熱,並可解毒消腫。若肝臟鬱熱,引發肝火上炎,或因外邪入侵,造成肝膽濕熱,玄參可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潤肝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能清瀉肝膽實火,並可涼血解毒。當肝火旺盛,出現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頭暈目眩、脅肋脹痛等症狀時,梔子可有效清瀉肝火,緩解症狀。
此外,梔子亦能涼血解毒,對於肝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亦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潤肝湯中加入梔子,有助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進一步增強其滋陰潤肝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潤肝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腎水匱涸」所致之陰虛燥熱證,其典型症狀為:
- 情緒異常:晨夕間無故易怒、心煩意躁,難以自行緩解。
- 陰虛內熱:夜間口乾舌燥,僅能短暫睡熟(一更),餘時清醒,反映陰不制陽、虛火擾神。
- 病機核心:腎水虧虛,肝失濡養,陰虛陽亢而生風火,上擾心神與清竅。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君藥:滋腎填精
- 熟地(1兩):大補腎陰,填精益髓,為治腎水虧涸之要藥。
- 山茱萸(4錢):補肝腎、固精氣,助熟地滋陰斂火。
臣藥:養血柔肝
- 當歸(5錢)、白芍(5錢):養血調肝,緩急解鬱。當歸活血補血,白芍斂陰柔肝,共抑肝陽上亢。
佐藥:清熱降火
- 玄參(3錢):滋陰降火,解毒散結,針對虛火上炎之口乾煩躁。
- 丹皮(3錢):清泄肝火,涼血散瘀,防陰虛久鬱化熱。
- 炒梔子(1錢):輕清上焦鬱熱,除心煩易怒。
使藥:斂陰安神
- 五味子(1錢):斂肺滋腎,寧心安神,改善夜寐不安。
三、治療原理
本方以「滋水涵木」為法,透過:
- 補腎水:熟地、山茱萸直滋腎陰,治其根本。
- 潤肝體: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解其燥急。
- 清虛火:玄參、丹皮、梔子清降浮火,治標緩症。
- 調晝夜:五味子協調陰陽,改善寤寐失衡。
全方側重肝腎同調,使陰液得充、虛火得降,則煩躁易怒、夜醒口乾等症自解,體現「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旨。
傳統服藥法
熟地1兩,山茱萸4錢,白芍5錢,當歸5錢,五味子1錢,玄參3錢,丹皮3錢,炒梔子1錢。
大滋腎水。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的作用,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潤肝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熟地1兩,山茱萸4錢,白芍5錢,當歸5錢,五味子1錢,玄參3錢,丹皮3錢,炒梔子1錢。 主治:大滋腎水。主治:腎水匱涸,人有晨夕之間,多時易怒,不必有可怒之事而心煩意躁,不能自遣,至夜則口乾舌燥,隻有一更睡熟,餘則終夜常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