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療瘵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燥熱,滋陰養血:瘵病多因肺熱傷陰所致,而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緩解因肺熱導致的口乾、盜汗、虛熱等症狀,同時滋補陰血,改善瘵病患者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表現。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白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有助於緩解瘵病患者因氣血不足導致的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狀,同時也能增強免疫力,促進機體恢復。
療瘵湯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陰,滋陰潤燥: 瘵病多因肺陰虧損,虛火上炎所致,而熟地黃性寒,味甘,入腎經,能滋陰補血,養血生津,有助於滋養肺陰,降伏虛火。
- 配伍增效: 療瘵湯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黃等也具有滋陰清熱功效,熟地黃與之相配,可以增強補陰潤燥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熟地黃作為療瘵湯中的重要藥材,在補虛潤燥、滋陰清熱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有助於改善瘵病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療瘵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益氣養血: 瘵疾常伴隨氣血虧虛,面色蒼白,體虛乏力等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益氣養血之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
- 養血潤燥,和血止痛: 瘵疾易導致肺燥津傷,咳嗽咯血,口乾咽燥等症狀。當歸性溫和,具有養血潤燥、和血止痛之效,能滋養肺陰,緩解燥熱,並能止咳止血,緩解疼痛。
療瘵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滋陰軟堅的功效。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瘵疾的毒熱,並滋陰軟堅,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痰瘀凝結,達到消散腫塊的作用。
此外,鱉甲中含有的膠質,也有助於滋潤肺燥,減輕瘵疾患者的咳嗽等症狀。因此,療瘵湯中加入鱉甲,有助於清熱解毒、滋陰軟堅,全面改善瘵疾病症。
療瘵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固腎氣、止虛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能斂肺固腎,收斂汗液。瘵疾多因肺腎虛損,氣陰不足,導致虛汗不止,五味子能補益肺腎,固攝津液,止虛汗,從根本上改善瘵疾的症狀。
二、益氣生津,緩解疲乏:瘵疾患者常感疲乏無力,五味子能益氣生津,增強體力,改善患者的體質,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療瘵湯」,主治「肺痨次傳于肝」所致諸症。古代「瘵」多指虛勞癆瘵(如肺癆),而「次傳于肝」反映中醫五行理論中「金(肺)病傳木(肝)」的相剋病理,即肺虛久病損及肝陰,形成肝血虧虛、虛熱內擾之證。
病證特點可分三類:
- 肝血陰虛見證:兩目乾澀(「淚乾眦澀」)、面無血色、脅痛隱隱,為肝失濡養之象。
- 虛熱夾痰濕:吞酸(熱象)、發嘔(寒象)、痰涕或黃或清臭穢,反映肝鬱犯胃,虛熱煉痰,兼脾胃失和。
- 神魂不寧:睡卧多驚,乃肝血虛而魂不藏,與「肝藏魂」理論相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養肝補血、滋陰退熱」為主軸,兼顧斂肺化痰,結構如下:
養血柔肝:
- 白芍(5錢):酸寒柔肝,緩急止痛,抑肝陽以平虛熱。
- 當歸(4錢):辛溫補血活血,與白芍合用調肝體用,改善脅痛、面色萎黃。
- 熟地(5錢):滋腎填精,乙癸同源(肝腎同治),助肝血生化。
滋陰退癆熱:
- 鱉甲(3錢):咸寒入肝,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針對癆瘵久病之陰虛骨蒸。
- 鰻魚骨(燒灰,3分):古用治癆瘵(《本草拾遺》謂其「殺癆蟲」),炭用增收斂止血之效,或合「蟲類搜剔」之理。
斂肺固金:
- 北五味(10粒):酸收斂肺氣,既防肝火刑金,又治虛咳多痰,與白芍共調氣機升降。
全方邏輯:肺癆耗氣伤陰,肝血失充則虛熱內動。方中不直接治肺,而透過「滋水(熟地)涵木(白芍、當歸)」,佐鱉甲清虛熱,鰻魚骨或寓「祛癆蟲」古意,五味子斂肺防傳變,構成「肝肺同調、標本兼顧」之方。
潛在缺漏:原文目症描述「(??)(??)」可能為「澀痛」或「昏蒙」,若兼肝火上炎,可酌加菊花;若痰黃臭甚,或需增清熱化痰藥(如浙貝)。然原方側重補虛,符合「癆者虛也」的基本治則。
傳統服藥法
白芍5錢,熟地5錢,當歸4錢,鱉甲3錢,鰻魚骨(燒黑灰)3分,北五味10粒。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療瘵湯有滋陰補血、養肝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療瘵湯, 出處:《辨證錄》卷八。 組成:白芍5錢,熟地5錢,當歸4錢,鱉甲3錢,鳗魚骨(燒黑灰)3分,北五味10粒。 主治:肺癆次傳於肝,兩目(??)(??)面無血色,兩脅隱隱作痛,熱則吞酸,寒則發嘔,痰如鼻涕,或清或黃,臭氣難聞,淚乾眥澀,嘗欲合眼,睡卧不安,多驚善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