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化馬牙消丸

含化馬牙消丸

HAN HUA MA YA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4%
心經 14%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5%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含化馬牙消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馬牙消丸主要針對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熱毒所致的疾病,而芒硝的清熱解毒之效能能有效緩解炎症,消退腫脹。
  2. 引藥入喉: 芒硝味鹹,能引藥入喉,使其藥力直達病竈,增強療效。

芒硝在含化馬牙消丸中,不僅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更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作用,達到最佳療效。

含化馬牙消丸方劑中含有犀角,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古人認為其能有效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癰腫瘡瘍等症狀。
  2. 歷史淵源: 犀角作為傳統中藥,其使用歷史悠久,在古籍中多有記載。由於其藥效顯著,且稀有珍貴,因此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國際已禁止犀角貿易。因此,含化馬牙消丸現已不再使用犀角,而是採用其他藥材代替,以確保藥材來源的合法性,並保護珍稀動物。

含化馬牙消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升麻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馬牙消丸主要針對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升麻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幫助緩解症狀。
  2. 升陽散邪:升麻亦有昇陽散邪之效,可使藥物更好地直達病竈,發揮藥效。口腔潰瘍常由熱毒蘊結所致,升麻可將其散邪外出,加速恢復。

含化馬牙消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和藥性: 馬牙消丸主要針對口腔潰瘍,藥性較為辛涼,容易刺激口腔黏膜。甘草性甘平,具有緩解藥物刺激、保護口腔黏膜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接受。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疼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消炎止痛,促進口腔潰瘍癒合,提升治療效果。

含化馬牙消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馬牙消丸用於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炎症,珍珠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鎮痛止癢:珍珠還有鎮痛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疼痛和不適,同時也可以緩解口腔黏膜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含化馬牙消丸中加入珍珠,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鎮痛止癢,有效治療口腔潰瘍等疾病。

馬牙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中,硼砂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硼砂的主要成分是硼酸,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此外,硼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清熱解毒的藥材,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熱毒。

在馬牙消丸的應用中,硼砂能增強藥物的整體效能,尤其是在對抗口腔及咽喉的炎症,並能促進傷口癒合。因此,硼砂的添加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也使其在治療相關症狀時更加快速、有效。這樣的組合使得馬牙消丸在清熱解毒的同時,具備了抗菌消炎的能力,提升了其臨牀應用的廣泛性與有效性。

「含化馬牙消丸」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馬牙消乃是由於上火引起的牙齦腫痛,而牛黃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牙齦炎症,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開竅醒神:馬牙消常伴隨口苦口臭、煩躁不安等症狀。牛黃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改善這些症狀,使患者感到舒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含化馬牙消丸」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咽喉風毒腫痛,煩熱不止,四肢不利」,主要針對外感風熱邪毒或內熱上攻咽喉所致的病症。

  • 咽喉風毒腫痛:風熱邪毒壅滯咽喉,氣血不通,表現為咽喉紅腫疼痛,甚至化膿。
  • 煩熱不止:內熱熾盛,擾亂心神,導致煩躁不安、口乾舌燥。
  • 四肢不利:熱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引致肢體沉重或活動不利。

從症狀看,屬「風熱上攻」或「熱毒壅盛」證,治宜清熱解毒、消腫利咽、涼血散結。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主,結合「涼血散結、化痰開竅」為輔,藥物配伍層次分明:

  1.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 馬牙消(芒硝的一種):性寒,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直折火毒,利咽喉腫痛。
    • 硼砂:清熱解毒、化痰腐,專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 黃藥(黃柏或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輔助消除熱毒。
  2. 涼血瀉火、熄風定驚

    • 犀角屑(現多以水牛角代):清心涼血、解毒定驚,治熱入血分之煩熱神昏。
    • 牛黃:清心豁痰、開竅熄風,針對熱毒熾盛引起的煩躁不安。
  3. 升散透邪、引藥上行

    • 川升麻:升散風熱、解毒透邪,助藥力上行咽喉,兼治「四肢不利」的經絡壅滯。
  4. 潤燥護正、調和藥性

    • 甘草(炙):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緩解咽喉刺激。
    • 真珠末:清熱鎮心、收斂生肌,助消腫止痛。
    • 煉蜜為丸:潤燥解毒,緩和藥物峻烈之性,適合「含化」局部起效。

三、推理可能功效及治療原理

  1. 協同清熱解毒
    方中馬牙消、硼砂、黃藥直接清熱瀉火,犀角、牛黃涼血解毒,形成「氣血兩清」之力,針對咽喉熱毒壅盛。

  2. 局部與整體兼顧

    • 含化法:藥物緩釋於咽喉,直接作用於病灶,消腫止痛。
    • 內服吸收:升麻引藥上行,牛黃、犀角清解全身熱毒,改善煩熱、四肢不利。
  3. 痰熱並治
    硼砂、牛黃化痰開竅,適合熱毒夾痰所致咽喉阻塞感或聲嘶。

  4. 標本同治
    清熱治標(腫痛),涼血護本(防熱入心營),兼顧症狀與病機。

總結

本方以「瀉火解毒」為核心,結合「涼血、透邪、潤燥」,適用於風熱或熱毒上攻咽喉之實熱證。現代可類比於急性咽炎、扁桃體炎等,但須辨證屬熱毒壅盛者。其製劑設計(含化丸)體現中醫「局部給藥」的智慧,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馬牙消3分(細研),犀角屑1分,川升麻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真珠末1分,黃藥1分,硼砂1分(細研),牛黃半兩(細研)。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
每服1丸,含化咽津。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馬牙消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含化馬牙消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五。 組成:馬牙消3分(細研),犀角屑1分,川升麻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真珠末1分,黃藥1分,硼砂1分(細研),牛黃半兩(細研)。 主治:咽喉風毒腫痛,煩熱不止,四肢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