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化龍腦丸

含化龍腦丸

HAN HUA LONG N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6%
肝經 12%
心經 12%
胃經 11%
大腸經 9%
腎經 7%
三焦經 7%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含化龍腦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作用。

清熱解毒: 冰片可以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開竅醒神: 冰片可以芳香開竅,醒神止痛,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有一定輔助作用。

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止痛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因此,含化龍腦丸中加入冰片,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的目的。

含化龍腦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升麻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龍腦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升麻可清解風熱,緩解咽喉腫痛。

二、升散透表:升麻有昇陽舉陷,透表散寒之效。龍腦丸中添加升麻,可幫助藥物更快地透達表裏,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加速感冒症狀的緩解。

因此,含化龍腦丸中加入升麻,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升散透表的作用,以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風熱感冒症狀。

含化龍腦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龍腦辛烈之性: 龍腦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之效,但亦可刺激咽喉,易引起燥熱。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龍腦的辛辣刺激,使藥物更易於入口和吸收,減少對咽喉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其藥力更易發揮。與龍腦配合,可加強開竅醒神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含化龍腦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胃、大腸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軟堅散結的功效。在含化龍腦丸中,芒硝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引藥下行:芒硝性滑利,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下行,加速藥效發揮。在含化龍腦丸中,芒硝可以引導龍腦等藥物下行至咽喉部位,發揮更有效的治療作用。

含化龍腦丸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醒神開竅,對於神志昏迷、中風痰迷、癲癇發作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含化龍腦丸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含化龍腦丸方劑中加入鐘乳石,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鐘乳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輔助龍腦等藥物清熱止痛,消炎解毒,針對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發揮協同作用。
  2. 收斂止痛: 鐘乳石亦有收斂止痛的作用,可幫助龍腦收斂口腔黏膜,緩解咽喉疼痛,減少炎症分泌物,改善口腔黏膜的炎症狀況。

因此,鐘乳石在含化龍腦丸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收斂止痛的輔助角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含化龍腦丸」中添加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龍腦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與大黃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消炎止痛:大黃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減輕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炎症反應,配合龍腦的消炎止痛作用,共同達到緩解疼痛、消炎止痛的效果。

含化龍腦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增強免疫力: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益衛固本之功效。龍腦具有清熱解毒、醒腦開竅的功效,但可能損傷正氣。黃耆可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抵消龍腦對正氣的損傷,提高治療效果。

2. 協同作用: 黃耆與龍腦協同作用,可增強清熱解毒、醒腦開竅之效。黃耆能補氣昇陽,助龍腦清熱解毒,並可改善氣血運行,使龍腦更易發揮功效。

含化龍腦丸中加入生地黃,是為了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龍腦本身性寒,而生地黃為滋陰涼血之品,可緩解龍腦寒涼之性,避免過度寒涼損傷脾胃。同時,生地黃還能滋養陰血,與龍腦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此外,生地黃還能潤燥生津,緩解龍腦可能帶來的口乾舌燥等副作用。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含化龍腦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咽喉中有物如彈丸,日數深遠,津液難咽、發渴疼痛」。此症狀描述近似於傳統中醫所稱之「喉痹」「喉癰」或「梅核氣」,即咽喉部腫塞、異物感明顯,伴隨乾燥疼痛、吞嚥困難,可能因熱毒鬱結、痰火壅滯或氣陰不足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臣佐使架構

  • 君藥
    • 龍腦(冰片):性辛涼,善散鬱火、開竅消腫,直達咽喉以清熱止痛。
    • 馬牙消:瀉火通便、軟堅散結,助消咽喉腫塞。
  • 臣藥
    • 生地黃汁:甘寒養陰,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傷陰之口渴疼痛。
    • 川升麻:升散透熱,解毒利咽,與大黃共引火下行。
    • 川大黃:瀉熱通腑,使熱毒從下而解。
  • 佐藥
    • 黃耆、甘草:益氣固表,調和藥性,防寒涼傷胃。
    • 鐘乳粉:傳統用於收斂生肌,或助修復黏膜。
    • 麝香:辛香走竄,增強活血散結、開竅透邪之力。
  • 使藥
    • 煉蜜:潤燥解毒,和緩藥性,助丸劑緩釋藥效於咽喉。

2. 藥物協同作用

  • 清熱解毒:龍腦、馬牙消、大黃、升麻合用以瀉火毒,針對熱邪壅滯咽喉。
  • 養陰潤燥:生地黃汁配伍黃耆,既清熱又益氣生津,緩解津傷燥渴。
  • 散結消腫:麝香、冰片辛散,鐘乳粉收斂,共促腫結消散。
  • 針藥並用:先針刺腫處「散毒氣」,再以丸劑含服,內外合治增強療效。

三、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結合「清熱瀉火」「養陰潤燥」「散結止痛」三法,適用於熱毒夾雜陰傷之喉症。針對咽喉局部腫痛,以冰片、麝香等芳香藥物直接作用於黏膜,迅速緩解症狀;配合大黃、升麻調理全身氣機,使火毒得瀉。煉蜜與地黃汁製丸,既能延長藥效停留咽喉時間,亦避免苦寒傷正。整體以「標本兼治」為原則,側重局部症狀改善。

:本方含麝香、冰片等辛香走竄之品,孕婦及體虛者需謹慎使用;馬牙消瀉下之力強,需注意劑量控制。(此段依要求不列入正式分析,僅補充說明)

傳統服藥法


龍腦1分(細研),川升麻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消1兩,麝香1分(細研),鐘乳粉1兩,川大黃半兩(炙,碎,微炒),黃耆1兩(銼),生地黃5兩(取汁)。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地黃汁相和,更入煉蜜為丸,如楝子大。
先深針腫結處,散盡毒氣,後以綿裹1丸含咽津,不拘時候。以咽喉通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含化龍腦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五。 組成:龍腦1分(細研),川升麻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消1兩,麝香1分(細研),鍾乳粉1兩,川大黃半兩(炙,碎,微炒),黃耆1兩(銼),生地黃5兩(取汁)。 主治:咽喉中有物如彈丸,日數深遠,津液難咽、發渴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