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陳皮湯

定喘陳皮湯

DING CHUAN CHE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29%
胃經 17%
膀胱經 6%
肝經 6%
大腸經 6%
心經 6%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喘陳皮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嘔、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肺氣不宣、痰濁壅肺所致的喘咳,陳皮能疏通肺氣,化解痰濕,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降逆止嘔:陳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濁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陳皮在定喘陳皮湯中扮演著化痰理氣、降逆止嘔的重要角色,有助於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定喘陳皮湯中使用白礬,其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痰濕壅肺、喘咳不止的症狀,白礬能有效地祛除痰濕,緩解氣道阻塞,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收斂固澀:白礬亦具收斂固澀之效,可收斂肺氣,防止氣逆上衝,進一步緩解喘咳症狀。

因此,白礬在定喘陳皮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地解決痰濕阻肺、氣逆上衝的病理情況,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定喘陳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效。陳皮辛溫,可燥濕化痰,但若單味使用,容易耗傷津液。甘草能中和陳皮的燥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津液,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止咳化痰的作用。與陳皮合用,可以增強止咳化痰之功效,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定喘陳皮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痰濕咳嗽的病症。

半夏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痰濕壅肺,導致咳嗽喘息的患者,半夏可以化解痰濕,使呼吸通暢。此外,半夏還可以止嘔,避免因痰濕阻滯胃氣而出現嘔吐的症狀。

因此,在定喘陳皮湯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地改善痰濕咳嗽,並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止喘的目的。

定喘陳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肺散寒,止咳化痰: 生薑性溫,具有溫肺散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侵襲肺部而引發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二、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味辛,可以協調藥性,增強陳皮、半夏等藥物的止咳化痰效果,使藥力更趨於平和,療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喘陳皮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痰喘」,即因痰濕壅塞肺系,導致氣機不暢、呼吸急促的證候。痰喘的特徵為咳喘痰多、胸悶氣逆,甚則喉中痰鳴,多由外感或內傷積痰引發。方名「定喘」直接點出其平喘功效,而「陳皮」為君藥,提示理氣化痰為核心作用。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劑量配伍

  • 陳皮(去白)半斤
    主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去白(去除內層白色橘絡)可減緩辛烈之性,專注行氣消痰,量重用為君藥,主導方劑方向。
  • 明礬二兩半(與陳皮同炒)
    性寒酸澀,能化痰消涎、收斂肺氣。與陳皮同炒,既可緩和其寒性,又能協同增強化痰之力,針對痰濁黏稠之證。
  • 炙甘草二兩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益氣補脾,防止理氣藥耗散肺脾之氣。
  • 半夏五兩(薑製)
    經過明礬浸泡、生薑焙製,毒性大減,化痰降逆之效更專。半夏為治痰要藥,尤其擅長降逆平喘,與陳皮配伍(類似「二陳湯」結構),強化燥濕化痰作用。

2. 炮製與配伍邏輯

  • 明礬的雙重作用
    一與陳皮同炒,助其化痰;二浸泡半夏,既解毒又增強滌痰之效。明礬收斂之性可防痰飲再聚,標本兼顧。
  • 薑製半夏與生薑湯送服
    生薑既能制半夏毒性,又可溫肺化飲、宣散水氣,輔助化痰定喘。全方以「薑」貫穿炮製與服法,強化溫化寒痰之效。

3. 方劑功效推理

此方以「痰濕壅肺」為病機核心,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理氣化痰:陳皮、半夏相須為用,疏暢氣機、分解痰濕,解決痰阻氣逆的根本問題。
  • 收斂固痰:明礬酸收,防止痰涎再生,尤其適合痰多難咯、喘息反覆者。
  • 溫肺和中:薑製半夏與生薑湯佐制明礬寒性,兼顧肺脾,避免化痰藥傷正。

4. 適用證型延伸

雖原文未言寒熱,從用藥推測:

  • 偏寒痰:痰色白質稀、舌苔白滑者更宜(因薑、陳皮性溫)。
  • 痰濁膠結:明礬配伍半夏,亦能緩解痰黏難咯之證。

三、總結

「定喘陳皮湯」以陳皮、半夏為核心,結合明礬收斂與生薑溫散,形成「行—降—收—化」的治痰體系,適用於痰濕壅盛之實喘。其炮製工藝(如礬製、薑焙)與劑量配比(陳皮量重)體現了古代對痰喘病機的深刻認識,尤其強調「化痰需理氣,祛邪兼固本」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半斤,明礬2兩半(銚內飛,同陳皮炒香熟),甘草(炙)2兩,半夏5兩(換水煮過,每個切4片,用明礬泡,湯浸露7日7夜,漉去,用生薑搗成餅,慢火焙乾用)。
上為細末。
每服1-2錢,生薑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適合痰濕壅肺、咳嗽氣喘的患者服用。但本方性味偏溫燥,陰虛火旺、肺燥咳嗽、津液不足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喘陳皮湯, 出處:《醫統》卷四十四引《醫林》。 組成:陳皮(去白)半斤,明礬2兩半(铫內飛,同陳皮炒香熟),甘草(炙)2兩,半夏5兩(換水煮過,每個切4片,用明礬泡,湯浸露7日7夜,漉去,用生薑搗成餅,慢火焙乾用)。 主治:痰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