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肺散

定肺散

DING F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15%
大腸經 13%
腎經 13%
胃經 11%
肝經 8%
心經 7%
膀胱經 4%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肺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定肺散多用於肺熱咳嗽,而知母能清泄肺熱,降伏火邪,緩解咳嗽症狀。
  2. 降肺氣: 肺氣上逆,容易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知母性寒,能降肺氣,抑制肺氣上逆,使咳嗽平息。

因此,知母在定肺散中,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降肺氣,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定肺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對於肺熱燥咳、痰多粘稠、咳嗽氣喘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緩解。

此外,川貝母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肺熱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定肺散中加入川貝母,旨在通過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達到止咳定肺的效果。

定肺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肺氣虛弱者,易感外邪,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人參能補益肺氣,固護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肺部功能。
  2. 扶正祛邪:定肺散治療的病症多屬肺氣虛弱、痰濕壅滯,而人參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助於祛除痰濕,恢復肺氣功能,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總而言之,人參在定肺散中起着補氣固本、扶正祛邪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肺部疾病。

定肺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定肺散用於治療肺熱燥咳、皮膚瘙癢等症,白礬可以清熱燥濕,止癢止咳,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
  2. 收斂固表: 白礬還有收斂固表的作用,可以收斂肺氣,防止外邪入侵,減少咳嗽和氣喘等症狀。

總而言之,白礬在定肺散中發揮著清熱燥濕、止癢止咳、收斂固表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肺熱燥咳、皮膚瘙癢等疾病的效果。

定肺散中包含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入肺經,具有收斂止咳的功效。對於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的症狀,烏梅能起到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與定肺散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止咳平喘的功效。
  2. 生津止渴: 烏梅酸甘,能生津止渴,對於因肺熱燥咳引起的口乾咽燥症狀,烏梅能起到緩解作用,有助於恢復津液,滋潤肺燥,使咳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定肺散中加入罌粟殼,是利用其鎮咳止喘、止痛安神的功效。

罌粟殼含有嗎啡等生物鹼,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達到止咳、止痛的效果。同時,其鎮靜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引起的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

然而,罌粟殼屬於國家管制藥品,其使用必須謹慎,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以免造成藥物依賴或其他不良反應。

定肺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一、 健脾益氣,固表止汗: 白朮能補脾氣,助運化,使脾胃功能旺盛,氣血充足,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固表止汗,防止肺氣外泄,有利於肺臟的修復。

二、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白朮具燥濕化痰功效,可祛除肺部濕濁之氣,有利於痰液的排出,同時也能止咳平喘,改善呼吸道症狀。

總而言之,白朮在定肺散中起到健脾益氣,固表止汗,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肺虛氣弱、咳嗽痰多、自汗盜汗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肺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肺癰」,即肺部化膿性病變,類似現代醫學的肺膿瘍或支氣管擴張伴感染。古籍所述肺癰多由熱毒壅肺、痰瘀互結所致,臨床可見咳吐腥臭膿痰、胸痛、發熱等症。定肺散通過清熱化痰、斂肺止咳、益氣扶正,以緩解肺癰之痰熱壅盛及氣陰耗傷。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清熱化痰,直攻病所)

    • 知母:苦寒,清瀉肺火,滋陰潤燥,針對肺熱津傷。
    • 貝母(推測為浙貝母):苦寒,清熱化痰散結,助知母化解熱痰膿濁。
  2. 臣藥(收斂固肺,防止正氣耗散)

    • 御米殼(罌粟殼):酸澀平,強力斂肺止咳,緩解劇烈咳嗽,但因其成癮性,現代臨床罕用。
    • 烏梅肉:酸平,斂肺生津,與御米殼協同固肺,兼防熱傷陰液。
    • 枯礬:酸澀寒,收斂止血、燥濕化痰,適用於咳吐膿血。
  3. 佐使藥(益氣健脾,調和藥性)

    • 人參:甘微溫,大補元氣,扶助正氣以托毒外出,防清斂藥過傷脾胃。
    • 白朮:苦甘溫,健脾燥濕,杜絕生痰之源,與人參共固中焦。
    • 生薑湯送服:辛溫調和藥性,宣散肺氣,制約過於寒涼收斂之弊;若煉蜜為丸,則增強潤肺之效。

三、組方特點與原理推論
此方體現「攻補兼施、標本同治」思想:

  • 清斂並行:知母、貝母清熱化痰以治標,御米殼、烏梅斂肺以緩咳逆,枯礬收斂止血,適用於肺癰後期痰熱未清而氣陰已傷者。
  • 扶正祛邪:人參、白朮補益脾肺,既能助正氣抗邪,又可防止寒涼藥傷陽、收斂藥滯邪。
  • 從痰瘀論治:枯礬燥濕、貝母散結,間接化解瘀滯,符合肺癰「痰熱瘀壅」病機。

四、潛在適用症狀延伸
除肺癰外,此方結構可能適用於:

  • 久咳虛喘(肺氣虛弱兼痰熱殘留)
  • 支氣管擴張症(咯膿痰、反覆感染)
  • 肺結核後期陰傷咳嗽(需調整罌粟殼用量或替代)

總結
定肺散以清熱化痰為核心,佐以收斂固肺與補氣健脾,形成「瀉不傷正、斂不留邪」的配伍格局,展現中醫治療肺系頑疾時對「邪正關係」的細膩權衡。

傳統服藥法


知母半兩,貝母2錢半,人參2錢半,枯礬半兩,烏梅肉半兩,御米殼(炒)2兩,白朮2錢半。
上為細末。水煎服;生薑湯點亦得;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嚼化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肺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七。 組成:知母半兩,貝母2錢半,人參2錢半,枯礬半兩,烏梅肉半兩,禦米殼(炒)2兩,白朮2錢半。 主治:肺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