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款花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其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用,以增強人體正氣,抵抗疾病。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在款花散中,人參可與款冬花、杏仁等藥物協同作用,起到補氣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此外,人參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康復。
人參款冬花散中包含款冬花,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作用:
-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
- 配伍增效: 款冬花與人參等藥材搭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人參補氣益血,款冬花潤肺止咳,二者合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氣虛咳嗽、痰多乏力等症狀。
人參款花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款花散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若患者伴有內熱煩躁、口乾舌燥等症狀,則需配合清熱瀉火的藥物。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以平衡滋補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滋陰過度而傷脾胃。
-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知母與人參、麥冬、生地等滋陰藥物相配伍,可以起到相互協調、增效的作用。知母的清熱瀉火可以防止滋陰藥物滋補過度而導致脾胃虛寒,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滋陰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人參款花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對於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川貝母具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川貝母與人參、款冬花等藥材相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加強其潤肺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人參款花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款花散的主要功效為補氣益血,但若患者脾胃虛弱,容易出現氣逆上衝、嘔吐等症狀,此時加入半夏可降逆止嘔,避免補氣藥物上逆,提高藥效。
- 燥濕化痰: 半夏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款花散中常包含一些滋潤性較強的藥物,容易導致痰濕內生,影響藥效發揮。加入半夏可燥濕化痰,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療效。
人參款花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身體,增強體質。其中,罌粟殼的使用,源於其具有止痛、止瀉與安神的功效。根據中醫理論,罌粟殼味酸澀、性平,歸肺、大腸經,能收斂固澀,適用於久咳、久瀉等症狀。方中加入罌粟殼,旨在發揮其收澀止瀉、安撫神經的作用,輔助整體療效。然而,罌粟殼含有微量嗎啡等生物鹼,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以防成癮或副作用。因此,在人參款花散中,罌粟殼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精準用藥的原則,既考慮了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兼顧了安全性和患者個體差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人參款花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人參款花散主治久咳不止、喘嗽等症。其組成藥物及其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方劑組成: 各家方劑略有差異,但主要成分包含人參、款冬花、知母、川貝母、半夏以及罌粟殼。
主治功效: 綜觀各家論述,人參款花散主要針對肺胃虛寒所致的久咳、喘嗽,以及伴隨的諸多症狀,例如: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噁心、腹脅脹滿、腰背倦痛等。 甚至一些虛勞冷嗽,或久病不癒的咳嗽,也都被認為是其適應症。 其中,《醫學綱目》中樓英的記載尤其全面,涵蓋了肺胃虛寒、久咳不止、以及相關的消化系統症狀。
治療原理: 人參款花散的組方體現了扶正祛邪的治療思想,其作用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補益肺腎,溫肺化痰: 人參為方中君藥,具有大補元氣、益肺陰之功,能夠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 款冬花溫肺化痰,潤肺止咳,與人參相配,既能補益肺氣,又能化解寒痰。 川貝母也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與款冬花協同作用,增強化痰止咳的力度。
清熱潤燥,滋陰降火: 知母具有清熱潤燥、滋陰降火的功效,可以平衡肺胃之熱,避免燥邪傷肺。 尤其是在肺熱咳嗽或陰虛火旺的咳嗽中,知母能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和胃降逆,理氣止咳: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調理脾胃,緩解因脾胃失調而引起的咳嗽、嘔逆等症狀。
斂肺止咳,鎮咳平喘: 罌粟殼具有斂肺止咳、鎮咳平喘的作用,用於緩解劇烈的咳嗽和喘息。 需注意的是,罌粟殼為毒性藥物,其使用需要謹慎,劑量需嚴格控制,現代臨牀應用已較少。 古籍中記載其主要用於久咳不止,說明其作用是針對難以控制的劇烈咳嗽。
方劑差異分析: 不同醫家對人參款花散的組成和用量略有不同,反映出醫師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加減的靈活運用。 例如,有些方劑加入了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藥物,以增強補益肺氣、潤肺止咳的作用;有些方劑則減少或省略了罌粟殼,以降低毒副作用。 這種差異性表明,人參款花散的應用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而非千篇一律。
總而言之,人參款花散是一個治療肺胃虛寒、久咳喘嗽的經典方劑,其藥物配伍精妙,標本兼顧,通過補益肺腎、清熱潤燥、化痰止咳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然而,由於方中包含罌粟殼等成分,現代應用需要謹慎,並參考現代藥理學和臨牀經驗。
傳統服藥法
人參5錢,款冬花5錢,知母3錢,貝母3錢,半夏3錢,御米殼(去頂,炒)2兩。
上為粗末。
每服五六錢,水1盞半,加烏梅1個,煎至1盞,去滓,臨臥溫服。
忌多言語。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人參款冬花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脹、腹痛、便秘等,使用時應注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依賴。
- 本方不宜與其他止咳平喘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款花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二引高仲寬方。 組成:人參5錢,款冬花5錢,知母3錢,貝母3錢,半夏3錢,禦米殼(去頂,炒)2兩。 主治:喘嗽久不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