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五仙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若出現熱證,例如口渴咽乾、心煩失眠等,知母可清泄內熱,緩解症狀。
- 配伍增效: 知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生地等,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知母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提高療效。
加味五仙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五仙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川貝母可以增強其清熱化痰的效果,尤其適合於熱痰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 宣肺止咳: 川貝母能宣肺降氣,使肺氣通暢,有利於痰液的排出。對於因肺熱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川貝母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加味五仙散中加入川貝母,既能增強方劑的清熱化痰功效,又能宣肺止咳,使治療效果更佳。
加味五仙散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對於因肺燥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喉乾燥等症狀,款冬花能有效緩解。
- 輔助散寒: 加味五仙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款冬花能溫肺散寒,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散寒止咳的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加味五仙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肺降氣,止咳化痰: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降氣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氣喘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加味五仙散中其他藥材,如五味子、麥冬等,也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白皮的加入,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的清肺降氣、止咳化痰作用,提高藥方療效。
加味五仙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五仙散本身主治風寒咳嗽、痰多氣喘,加入桔梗可以增強其宣肺利咽之效,使痰液更容易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
- 升提藥力:桔梗有開宣向上之性,能幫助其他藥物上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五仙散中其他藥物如貝母、川貝母等,也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的發揮作用,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加味五仙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咳嗽不止。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加味五仙散用於治療咳嗽不止,特別是在麻疹初出時的咳嗽症狀。方中各藥的功效分析如下:
- 知母: 滋陰潤燥、清熱解毒。針對肺熱燥咳,可以滋陰潤肺,清除熱邪。
- 川貝母: 化痰止咳、降氣平喘。針對痰熱壅肺,可以化痰止咳,降逆平喘。
- 款冬花: 宣肺止咳、定喘消炎。針對肺氣壅遏,可以宣暢肺氣,止咳平喘,並具有抗炎作用。
- 桑白皮: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針對肺熱水腫,可以利水消腫,清除肺熱。
- 桔梗: 開音化痰、祛風寒濕。針對痰阻氣滯,可以開宣肺氣,化痰止咳,祛除風寒濕邪。
從組成來看,加味五仙散以清熱、化痰、止咳為主要方向,同時兼顧滋陰潤燥。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除肺熱、化痰止咳、宣暢肺氣、利水消腫等途徑來緩解咳嗽症狀。
與其他方劑的關係:
古文中提到加味五仙散是在麻疹初出咳嗽不效時使用,並與以下方劑相關:
- 加減瀉白散: 古文中指出加味五仙散可能是在加減瀉白散基礎上加減而成。加減瀉白散主治肺炎喘嗽,而加味五仙散則更側重於止咳。
- 三味消毒散: 古文中提到加味五仙散可能與三味消毒散合用。三味消毒散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能有助於清除麻疹初出時的熱毒。
- 白虎湯: 白虎湯清肺金,瀉胃火,可能在麻疹初出、肺熱較盛時與加味五仙散合用。
- 三拗湯: 三拗湯治風寒傷肺而咳,與加味五仙散的適應症不同,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也需要考慮。
綜合而言,加味五仙散是一個以清熱化痰止咳為主,兼顧滋陰潤燥的方劑,適用於治療咳嗽不止,尤其是在麻疹初出時使用其他方劑效果不佳的情況下。
傳統服藥法
知母2錢, 貝母2錢, 款冬花4錢, 桑白皮7錢, 桔梗7錢, 芽茶5錢。
上為末。
每用1錢,杏仁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五仙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川貝、知母、款冬、茯苓、桔梗、桑皮、杏仁、栝樓、甘草、雨茶。 主治:肺胃虛火咳嗽。
加味五仙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一。 組成:知母2錢,貝母2錢,款冬花4錢,桑白皮7錢,桔梗7錢,芽茶5錢。 主治:咳嗽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