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百部紫菀丸中包含百部,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百部性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尤其善於治療肺燥咳嗽、痰少黏稠、咽喉乾燥等症狀。紫菀則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擅長治療風寒咳嗽、痰多色白、鼻塞流涕等症狀。兩者配伍,一潤一宣,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效果。
百部紫菀丸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如下:
- 潤肺止咳:紫菀性微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它能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與百部共同作用,增強潤肺止咳的效果。
- 宣肺利氣:紫菀還能宣肺利氣,使肺氣通暢,有利於痰液排出,對於肺氣鬱滯所致的咳嗽喘息有較好的療效。
百部紫菀丸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款冬花味甘性溫,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之功效。與百部、紫菀等藥物同用,可增強其潤肺止咳之效,並可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乾燥等症狀。
- 清熱解毒: 款冬花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對因熱邪侵肺引起的咳嗽、痰黃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
百部紫菀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是為了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開宣肺氣、利咽消腫的功效。
百部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腫痛、痰多難咳等症。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宣散肺氣、利咽消腫,使藥效更顯著。同時,桔梗還能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因此,桔梗是百部紫菀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百部紫菀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化痰平喘:川貝母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效。與方中百部、紫菀等藥物共同作用,加強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對於咳嗽痰多、喘息氣促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川貝母的清熱潤肺作用,能緩解百部、紫菀等藥物的燥性,使其更易於入肺,發揮藥效。同時,川貝母能促進痰液的稀化排出,配合百部、紫菀的止咳化痰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部紫菀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宋代官方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咳嗽,尤其針對久咳、肺虛燥咳或痰黏難咯者。其證候特點為:
- 咳嗽反覆不癒,痰少或黏稠。
- 可能伴隨咽喉乾癢、氣逆不順。
- 夜間或躺臥時咳嗽加劇(對應「臨臥」服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百部、紫菀
- 百部(炒):味甘苦,性微溫,專入肺經。炒製後溫潤不燥,長於潤肺降氣、殺蟲止咳,擅治久咳及肺勞咳嗽。
- 紫菀:辛甘苦溫,質潤不燥,能化痰止咳、開泄肺鬱,針對肺氣壅塞、痰黏滯喉之證。
兩者共為君藥,一潤一疏,恢復肺之宣肅功能。
2. 臣藥:款冬花、桔梗
- 款冬花:辛溫,專入肺經,溫潤化痰、止咳平喘,尤擅治寒咳或虛寒性久咳。
- 桔梗(炒):苦辛平,為「舟楫之劑」,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炒製緩其升散之性,助痰液排出而不傷正。
二者輔助君藥,增強化痰止咳之效,並調暢氣機。
3. 佐藥:貝母
- 貝母(去心炒):此處當指浙貝母,苦寒,能清熱散結、化痰止咳,針對痰熱鬱結或黏稠難咯之證。炒製減其寒性,適合久咳陰傷者。
4. 使藥:甘草、烏梅煎湯送服
- 甘草:甘平調和諸藥,緩急止咳,補益肺脾。
- 烏梅:酸澀斂肺,生津止渴,與甘草相配,防辛溫藥耗氣傷陰,適用於久咳傷津者。
三、全方配伍特點
- 潤燥相濟:百部、紫菀、款冬花溫潤止咳,佐以貝母清潤,適合肺燥夾痰熱者。
- 宣降並行:桔梗宣肺升提,紫菀、款冬降氣化痰,調節肺之氣機。
- 標本兼顧:止咳化痰治標(痰黏、氣逆),烏梅、甘草扶正防過燥,緩解久咳耗傷。
四、推論應用範圍
此方適合虛實夾雜之咳嗽,如:
- 肺虛久咳(痰少聲啞、夜咳甚)。
- 痰鬱化熱(痰黃黏但量不多)。
- 外感後餘咳未清(表證已解,殘留咳嗽)。
注:方中藥物經炮製(炒、蜜丸)減緩峻性,蜂蜜為丸增強潤肺之效,整體偏溫潤,若肺熱熾盛者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百部(新瓦上炒)1兩半,紫菀(去苗土)1兩半,款冬花(擇洗)1兩半,桔梗(炒)1兩,貝母(去心,炒)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臨臥煎甘草、烏梅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部紫菀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七。 組成:百部(新瓦上炒)1兩半,紫菀(去苗土)1兩半,款冬花(擇洗)1兩半,桔梗(炒)1兩,貝母(去心,炒)1兩。 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