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湯

BAI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三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心經 22%
胃經 20%
肝經 12%
脾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薇湯以「白薇」為君藥,此乃因其藥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中白薇能有效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癰疽腫毒、吐血衄血、血痢等。

白薇性寒,入肺、肝、腎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故可治熱毒壅盛之症。同時,白薇也能滋陰潤燥,可緩解熱毒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故白薇為白薇湯之君藥,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關鍵作用。

白薇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 白薇湯主治燥熱傷肺,而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之效,可緩解肺燥津傷,配合白薇清熱解毒,共奏滋陰清熱之功。
  2. 清熱解毒: 麥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白薇相輔相成,共同清除體內熱毒,減輕肺熱症狀。

白薇湯中麥門冬的加入,不僅能滋陰潤肺,更能清熱解毒,達到更全面有效的治療效果。

白薇湯中加入款冬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白薇湯主治肺熱咳嗽,乾咳少痰,喉癢咽燥等症,款冬花能潤燥止咳,與白薇、桑白皮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2. 清熱解毒: 款冬花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肺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白薇湯中其他藥材如白薇、桑白皮也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款冬花的加入進一步加強了此功效,使藥效更全面。

白薇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引藥下行:桔梗味辛甘,性平,具有宣肺利咽,開胸散結之功,可以幫助白薇湯的藥物下行,達至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效果。
  2. 助白薇清熱解毒:白薇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而桔梗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二者相輔相成,提高方劑的療效。

總而言之,桔梗在白薇湯中發揮着引藥下行、增強藥效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

白薇湯中加入百部,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殺蟲止癢的功效。

白薇湯以滋陰清熱為主,針對熱病傷陰、肺熱咳嗽等症狀。百部則具有潤肺止咳之效,可以潤燥止咳,並可清熱解毒,與白薇湯的藥性相輔相成。

此外,百部亦具殺蟲止癢之效,可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病,若患者伴隨皮膚瘙癢症狀,百部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綜合以上,百部在白薇湯中,不僅能增強潤肺止咳之效,更能擴展其治療範圍,達到更佳的療效。

白薇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白薇湯常用於治療熱病傷肺,咳嗽氣喘等症,川貝母的加入可加強其潤肺止咳之功,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川貝母除了潤肺止咳之外,還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白薇湯清熱解毒,降低熱邪對肺部的損傷,緩解肺熱引起的炎症反應。

總之,白薇湯中加入川貝母,旨在加強其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之效,使療效更佳。

白薇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白薇湯主治熱毒熾盛,血分受灼,症見發熱、口渴、皮膚紅腫、瘡瘍等。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熱毒對血液的傷害,並滋潤血分,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潤燥: 白薇湯中常用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津液虧損,表現為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生地黃能滋陰潤燥,補充津液,緩解熱毒對津液的損傷,使氣血津液恢復平衡。

白薇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薇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但若單獨使用容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緩解白薇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與白薇搭配使用,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因此,白薇湯中加入甘草,不僅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副作用,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白薇湯

白薇湯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薇、麥門冬、款冬花、桔梗、百部、川貝母、生地黃、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化痰利咽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

白薇: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清肺止咳、潤燥養陰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陰虛盜汗、熱病煩渴等症狀。

麥門冬: 性甘味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肺熱咳嗽、心悸失眠等症狀。

款冬花: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利咽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百部: 性寒味甘,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潤肺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川貝母: 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潤肺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

生地黃: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等症狀。

甘草: 性甘平,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虛腹瀉、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結: 白薇湯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化痰利咽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該方劑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病情。白薇湯應在中醫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白薇2錢, 麥冬3錢, 款冬花3分, 桔梗3分, 百部2分, 貝母5分, 生地3錢, 甘草3分。
水煎湯,漱口服,日服1劑。服10日蟲死。後用溉喉湯30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成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產後眩暈癲癇瘧疾神經性厭食症卵巢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心臟衰竭暈眩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易感到驚嚇身體發低熱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白薇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組成:白薇3兩,紫蘇3兩,當歸2兩。 主治:鬱冒。

白薇湯, 出處:《醫級》卷七。 組成:白薇、生地、丹皮、丹參、沙參、芍藥、甘草、麥冬、石斛。 主治:陰虛火旺,身熱支滿;及熱入血室,傳熱歸陰,衝任受邪,潮熱詀語,或晝明夜亂。

白薇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四。 組成:白薇(焙乾)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半,龍齒(搗末)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80枚。 主治:風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白薇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三。 組成:白薇1兩,當歸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1分。 主治:鬱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産後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白薇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白薇2錢,麥冬3錢,款冬花3分,桔梗3分,百部2分,貝母5分,生地3錢,甘草3分。 主治:喉癬。喉嚨必先作癢,面紅耳熱不可忍,其後咽唾之時,時覺乾燥,必再加咽唾而後快,久而作痛,變爲楊梅紅瘰,或痛或癢。

白薇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組成:白薇半兩,蜀漆葉半兩,常山1兩,知母(切,焙)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黃)3分,甘草(炙,銼)半兩,苦參半兩,大黃(生)1兩,升麻半兩,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獨棵者,切),淡竹葉(切)3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龍膽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主治:瘴瘧,經百日或一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