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花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紫花飲主治肺熱津傷,出現口渴、咽乾、咳嗽等症,而麥門冬能滋潤肺燥,生津止渴,緩解這些症狀,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清熱潤肺的效果。
- 配伍增效:麥門冬與紫花飲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具有相似的滋陰功效,共同作用,起到更明顯的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作用。此外,麥門冬能緩解生地黃、玄參的寒涼之性,防止藥性過寒,更適合多種體質患者服用。
紫花飲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紫花飲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喉嚨的炎症反應。
- 排膿消腫: 桔梗還具有排膿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炎症的消退,加速膿液排出,進一步緩解咽喉腫痛的症狀。紫花飲中加入桔梗,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紫花飲中包含菊花,主要是因為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
- 清熱解毒: 菊花味甘苦,性寒,入肝、肺經,能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炎症,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 疏風散熱: 菊花能疏散風熱,適用於風熱犯肺引起的發熱、咳嗽、頭痛、鼻塞等症狀。
紫花飲中加入菊花,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還能輔助疏散風熱,對於治療熱毒壅盛、風熱犯肺所致的疾病效果顯著。
紫花飲中包含蒲公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歸肝、胃經。其藥性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炎症,如乳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在紫花飲中,蒲公英與其他藥材相配伍,能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能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紫花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紫花飲屬於清熱解毒的方劑,其中多用寒涼藥材,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而潤,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能增強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能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紫花飲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損傷。
紫花飲中包含川貝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對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有效緩解。
- 清熱解毒: 川貝母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因此,在紫花飲中加入川貝母,可以增強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紫花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紫花飲為清熱解毒之劑,用生地黃可增強其清熱涼血之力,以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二、滋陰潤燥: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熱毒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養陰生津,緩解因熱毒耗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尿少等症狀。
紫花飲中包含紫花地丁,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紫花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疔瘡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涼血止血:紫花地丁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具有涼血止血的效果。這與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熱毒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綜上所述,紫花地丁在紫花飲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為治療熱毒壅盛、出血等症的常用藥物。
主治功效
紫花飲主治功效分析與治療原理
根據《辨證錄》中陳士鐸的記載,紫花飲主要針對胃火上衝所致的多種症狀,並詳細分析了其病理機制。
主治功效:
紫花飲主要用於治療由胃火熏蒸,日久傷及肺金所致的以下症狀:
- 肺痿: 肺氣虛弱,症見欲嗽不能,欲咳不敢。
- 足痿: 兩足無力,不能動履,即下肢痿軟無力,不能行走。
- 咳嗽: 咳嗽連聲不止,肺中大痛。
- 心中煩悶,怔忡驚悸: 這是胃火上衝於心的表現。
治療原理:
陳士鐸認為,此症病機為「胃火之盛」,而非單純的心火旺盛。他從五行生剋的角度進行闡述:心火生胃土,本為相生關係,但胃火過盛,反熏於心,則導致心火大燥,形成「害生於恩」的局面。若單純瀉心火,反而會刺激胃火更盛,加重心火燥熱。
因此,紫花飲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清瀉胃火: 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直折胃火;菊花疏風解熱,協助清降胃火。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滋陰潤燥,養肺止咳,以緩解肺金受損的症狀;生地滋陰降火,補血益氣,從根本上滋養陰液,制約火熱。
- 化痰止咳: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開音;川貝母清熱化痰,定喘平嗽,共同作用以改善咳嗽症狀。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使藥性平和,並能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紫花飲透過清瀉胃火、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等多重途徑,針對胃火上衝所致的肺痿、足痿、咳嗽等症狀進行治療。其組方精妙,既考慮了病機的根本,又兼顧了症狀的緩解,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麥冬3兩,苦梗5錢,甘菊花5錢,蒲公英5錢,生甘草2錢,貝母2錢,生地1兩,紫花地丁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肺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花飲,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麥冬3兩,苦梗5錢,甘菊花5錢,蒲公英5錢,生甘草2錢,貝母2錢,生地1兩,紫花地丁3錢。 主治:胃火熏蒸,日衝肺金所致的肺痿,足痿弱不能起立,欲嗽不能,欲咳不敢,及至咳嗽,又連聲不止,肺中大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