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貝陳皮

參貝陳皮

CAN BEI CHEN P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8%
胃經 23%
脾經 15%
心經 15%
腎經 7%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貝陳皮」方劑中包含「黨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補氣健脾: 黨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擅長補益中氣,健脾益胃。此方中,陳皮燥濕化痰,貝母清熱化痰,但皆耗氣傷津。黨參可補氣以助其化痰止咳,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2. 扶正固本: 黨參除了補氣健脾外,更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扶正固本。此方中,貝母、陳皮雖可清熱化痰,但亦可能損傷正氣。黨參的加入,可防止正氣耗損,維持機體平衡,進而提升療效。

參貝陳皮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參貝陳皮方中,人參性溫,貝母性寒,陳皮性溫。甘草性甘平,可調和人參、貝母、陳皮三味藥的寒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熱攻伐之弊。
  2. 緩解副作用: 人參補氣,貝母止咳化痰,陳皮理氣健脾。甘草可緩解人參補氣過度之弊,並可協同貝母、陳皮,增強止咳化痰、理氣健脾的功效,降低藥物副作用。

甘草在參貝陳皮方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使藥效更佳,安全有效。

參貝陳皮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與肺相關的各種症狀,如咳嗽、痰多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知母這一藥材。知母性寒、味甘苦,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從中醫學角度來看,肺為嬌臟,易受外邪侵襲而致病,尤其在燥熱環境下更易出現肺熱或肺燥的情況。因此,在參貝陳皮方中加入知母,主要是為了發揮其清熱瀉火及滋陰潤燥的作用,以調理肺部功能,減輕因肺熱或肺燥所導致的咳嗽、喉嚨乾澀等不適症狀。此外,知母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共同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使整體方劑更適合用於治療由不同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參貝陳皮方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參貝陳皮本身也具清熱化痰之效,加入川貝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之力,更有效地治療痰熱咳嗽。
  2. 宣肺止咳: 川貝母入肺經,能宣肺利氣,止咳化痰。與參貝陳皮中的陳皮搭配,可共同宣肺止咳,使痰液更容易排出,達到治療咳嗽的最佳效果。

參貝陳皮這一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方中包含了人參、川貝母、陳皮等多種藥材。其中加入桔梗的原因,是基於桔梗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排膿的功效。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桔梗能「主胸脹喉痹」,說明其對於呼吸道疾病有著良好的療效。此外,桔梗還能引導其他藥物上達肺部,增強整體方劑的作用效果,被稱為「載藥上行」。在參貝陳皮方中,桔梗與陳皮相輔相成,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兩者配合可以更好地調節肺脾功能,促進痰液排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因此,在這樣一個以止咳化痰為主要目標的方劑中,桔梗的加入是十分必要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貝陳皮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 「脾胃虛熱,不思飲食,咳嗽痰盛,氣道阻結」,其功效可歸納為:

  1. 開胃健脾:針對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所致的食慾不振。
  2. 止嗽除痰:緩解咳嗽、痰多黏稠、氣道不暢之症。
  3. 清潤兼顧:以滋陰清熱與化痰理氣並行,調和虛熱與痰濁互結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核心細料方:參貝陳皮細料

  • 人參(去蘆)
    • 大補元氣,益脾肺之氣,助脾胃運化以治「不思飲食」。
    • 益氣生津,兼緩虛熱傷津之象。
  • 川貝母
    •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針對「咳嗽痰盛」偏燥熱者。
    • 其性潤而不燥,適合虛熱痰黏難咯之證。

配伍思維:人參補氣固本,川貝化痰治標,一補一消,共奏益氣化痰之效。

(2)輔佐藥組(黨參、甘草、知母、貝母、桔梗)

  • 黨參、甘草
    • 協同增強補脾益氣之功,助人參調補中焦,改善食慾。
    • 甘草兼能祛痰止咳,調和藥性。
  • 知母
    • 清熱滋陰,針對「脾胃虛熱」之虛火內擾,與人參配伍可氣陰雙補。
  • 貝母(未註明品種,推測為浙貝母)
    • 偏重化痰散結,助川貝化解痰濁,適用於「氣道阻結」。
  • 桔梗
    • 宣肺利咽,載藥上行,開宣肺氣以通氣道,助痰液排出。

配伍思維:此組藥強化清熱化痰、宣暢氣機之力,與細料方互補,形成「補虛—清熱—化痰—宣肺」的治療鏈。

(3)主體載體:陳皮

  • 陳皮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作為方劑基底(640兩),既能增強脾胃運化,又能輔助化痰。
    • 其辛香之性助藥力散布,配合「噙化」用法,使藥效持續作用於口腔與上焦。

三、整體治療邏輯

  1. 標本兼治

    • 治本:人參、黨參補脾肺之氣,甘草、知母滋陰清熱,改善脾胃虛弱與虛熱內生。
    • 治標:川貝、浙貝、桔梗、陳皮化痰止咳,疏通氣道阻滯。
  2. 氣津痰並調

    • 虛熱傷津則用知母、人參生津;
    • 痰盛氣滯則用貝母、桔梗、陳皮化痰理氣。
  3. 用藥途徑設計

    • 「噙化」法使藥物緩釋,直接作用於咽喉與呼吸道,適合痰阻氣道之局部症狀。

總結:此方以益氣健脾為基礎,結合清熱化痰、宣肺利咽之品,針對「脾胃虛弱兼痰熱壅肺」的複雜病機,體現中醫「培土生金」(補脾益肺)與「化痰行氣」的聯合策略。

傳統服藥法


黨參(去蘆)20兩,甘草20兩,知母20兩,貝母20兩,桔梗12兩。
開胃健脾,止嗽除痰。
熬湯者陳皮(或切方塊)640兩,再入參貝陳皮細料面128兩拌勻即成。
隨時用一塊口中噙化,徐徐咽下。
參冂陳皮細料方:人參(去蘆)六十四兩,川貝母六十四兩,以上二味,共研為細粉,過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食慾不振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參貝陳皮,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黨參(去蘆)20兩,甘草20兩,知母20兩,貝母20兩,桔梗12兩。 主治:開胃健脾,止嗽除痰。主治:脾胃虛熱,不思飲食,咳嗽痰盛,氣道阻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