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煮散

BAI FAN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6%
肝經 13%
心經 13%
腎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6%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0%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白礬煮散

中藥方劑「白礬煮散」,主要成分有白礬、防風、細辛、附子、乾薑、白朮、甘草、蛇牀子、藜蘆、花椒,主治兒童牙齒急症,蛀牙疼痛,導致牙牀腐蝕,並且嘴巴和臉部腫脹,嘴巴張不開,又臭又爛,疼痛難忍。

白礬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細辛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蛇牀子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腎虛精冷、遺精滑精、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蟲積腹痛、陰疽疥癬、風濕痹痛等;男子陽痿、女子白淫冷氣、瘕積、咳逆上氣、噦忤嘔吐、心腹痛、小便數等;以及濕熱下注、小便淋瀝、帶下赤白、陰囊濕癢等症狀。

花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藜蘆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藜蘆可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但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白礬煮散」,主要成分是白礬、防風、細辛、附子、乾薑、白朮、甘草、蛇牀子、藜蘆、花椒,主治兒童牙齒急症,蛀牙疼痛,導致牙牀腐蝕,並且嘴巴和臉部腫脹,嘴巴張不開,又臭又爛,疼痛難忍。

傳統服藥法


白礬(燒灰)半兩, 防風(去叉)半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 附子(生用)半兩, 乾薑(炮)半兩, 白朮半兩, 甘草(炙)半兩, 蛇床子(微炒)1分, 藜蘆(去蘆頭)1分, 椒(去目並開口者,炒出汗)1分。
上為細散。
每用1錢匕。以無灰酒1盞,水半盞,煎10余沸,熱含冷吐,日3次。以愈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白礬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防風、細辛、附子、乾薑、白朮、甘草、蛇床子、藜蘆、花椒等均為臣藥,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溫經散寒、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等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礬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白礬(燒灰)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附子(生用)半兩,乾薑(炮)半兩,白朮半兩,甘草(炙)半兩,蛇床子(微炒)1分,藜蘆(去蘆頭)1分,椒(去目并開口者,炒出汗)1分。 主治:小兒牙齒急疳,蟲蝕齒床,及口面腫,開口不得,臭爛疼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