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抽刀散

奪命抽刀散

DUO MING CHOU D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11.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21%
肝經 18%
肺經 12%
腎經 12%
心經 8%
大腸經 4%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抽刀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藥性,增強療效:乾薑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例如與辛溫解表藥配伍,可以提高發汗解表的效果;與理氣止痛藥配伍,可以增強理氣止痛的效果。

因此,乾薑在「奪命抽刀散」中發揮著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以及增強其他藥材療效的作用。

「奪命抽刀散」中加入巴豆,乃因其具有強烈瀉下作用,能迅速清腸排毒。巴豆性烈,味辛,可刺激腸道蠕動,並加速糞便排出,達到「抽刀」之效。此方劑使用巴豆,意在快速清除體內毒素,但因其毒性極強,需慎用,且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配伍使用,以免造成嚴重副作用。

「奪命抽刀散」之名極具戲劇性,實為民間流傳的偏方,並非正統中藥方劑。高良薑作為此方中的一味藥材,其作用可能與以下兩點有關:

  1. 溫中散寒:高良薑性溫,具溫中散寒、止痛消積之功效,可能用於治療因寒氣凝滯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與「奪命」之名相呼應,可能意指解除腹中寒氣所帶來的劇烈痛苦。
  2. 活血化瘀:高良薑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能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然而,此方中添加高良薑的目的仍需結合其他藥材及病症分析,才能得到更準確的答案。

奪命抽刀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包含斑蝥。斑蝥,在中醫中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通常用於治療瘡癤、瘤腫等症狀。斑蝥的主要成分有斑蝥素,能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奪命抽刀散的方劑主旨在於快速解毒、化瘀,並對抗各種異常增生的病變。斑蝥的加入,正是為了強化這一效果,使方劑對於一些惡性腫瘤或複雜病症具有更強的辨證施治能力。此外,斑蝥的毒性可用於阻止腫瘤的進一步擴散,並促進患者的康復。

然而,由於斑蝥本身具有相對較高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通常需在醫師的指導下,確保劑量得當,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斑蝥的使用在中醫中往往是綜合療法的一部分,重視全方位的調理與治療。

「奪命抽刀散」並非真實存在的藥方,其名稱帶有明顯的誇張色彩,極有可能是一種虛構的毒藥配方,而非正統的中藥方劑。

若以「糯米」的特性來看,其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補中益氣的功效。 在中藥方劑中,糯米多用於滋補和緩和藥性,與「奪命」的毒性概念完全相悖。因此,將糯米列入「奪命抽刀散」的成分中,更顯其虛構的性質。

「奪命抽刀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是利用其 開竅醒神 的功效。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胃經,能 通竅開鬱,醒神止痛,對於因 心神不寧痰濁阻竅 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奪命抽刀散」中,石菖蒲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 醒神開竅、化痰止痛 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神智,解除病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奪命抽刀散方劑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核心病機:脾胃積冷,中焦氣機升降失常。
  2. 主要症狀
    • 消化系統:虛痞腹痛、嘔吐冷痰、噎塞飲食不下,反映寒凝氣滯。
    • 全身表現:胸脅逆滿、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屬寒濕阻遏中焦。
    • 婦科應用:血氣冷瘀所致刺痛,彰顯其溫通特性。
  3. 雙向調節:既「醒脾胃」促進運化,又「解酒毒」化解濕熱穢濁,針對寒濕夾雜證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溫通破結)

    • 乾薑(巴豆制)
      • 巴豆炒黑後去之,留其辛熱峻烈之性,增強乾薑破冷積、通痺塞之力。
      • 針對「心下虛痞」「嘔吐冷痰」之陰寒凝滯。
    • 良薑(斑蝥制)
      • 斑蝥炒後棄用,取其走竄之性,助良薑溫散深層沉寒痼冷。
      • 尤善緩解「血氣刺痛」,暗示通絡止痛之效。
  2. 臣佐配伍(調和輔助)

    • 糯米(炒)
      • 炒後健脾溫中,緩和乾薑、良薑之燥烈,防傷胃陰。
      • 針對「不思飲食」之脾虛,體現「攻中寓補」思想。
    • 石菖蒲(生用)
      • 「不見火」保留芳香化濁、開竅醒脾之功。
      • 解「酒毒」關鍵在於其宣通竅絡,化解痰濕穢濁。
  3. 組方特色

    • 劇毒藥物炮製巧用:巴豆、斑蝥通過同炒去質留性,既減毒性,又賦予「抽刀」般迅捷破結之力。
    • 溫通為主,醒脾為輔:直中陰寒痼冷,佐以健脾開鬱,符合「寒者熱之」「結者散之」原則。
    • 酒鹽引經:鹽引藥入腎防浮越,酒調增強溫行血脈之效,強化治療「久病血氣痛」。

此方展現中醫「去性存用」炮製智慧,適於寒濕痼結、標急為主的複雜病證,其「奪命」之名,喻其挽救沉疴之力。

傳統服藥法


乾薑(銼,入巴豆半兩,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20兩,良薑(入斑蝥100個同炒,即去斑蝥)20兩,糯米(炒)25兩,石菖蒲(不見火)22兩。
醒脾胃,進飲食,解酒毒。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用鹽少許,空心、食前沸湯點下,或溫酒調尤佳,不拘時候。
本方方名,《醫統》引作"抽刀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關疾病


噯氣食慾不振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胃下垂嘴裡發苦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抽刀散, 出處:《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組成:乾薑(銼,入巴豆半兩,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20兩,良薑(入斑蝥100個同炒,即去斑蝥)20兩,糯米(炒)25兩,石菖蒲(不見火)22兩。 主治:醒脾胃,進飲食,解酒毒。主治:男子、婦人脾胃積冷,中焦不和,心下虛痞,腹中疼痛,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嘔吐冷痰,飲食不下,噫氣吞酸,口苦無味,不思飲食,婦人久患血氣刺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