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薑丸

GAO LIANG J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0%
肝經 16%
腎經 16%
大腸經 10%
肺經 9%
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高良薑丸」方劑中包含「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理氣止痛,消食化積: 高良薑還具有理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行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高良薑」在「高良薑丸」方劑中發揮著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理氣止痛、消食化積等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良薑丸中加入巴豆,乃因其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巴豆性峻烈,能攻積導滯,對於積滯於腸胃、腹痛便祕者,可起到迅速通便的作用。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慎用,一般以少量入藥,或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減緩其毒性。方劑中加入巴豆,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進行調整,不可自行服用。

高良薑丸是一種廣泛應用於中醫的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高良薑與斑蝥。斑蝥,作為中藥材,擁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因瘀血所引起的疼痛。高良薑則具暖胃驅寒的功能,能有效緩解由於寒邪侵襲而導致的各種症狀。這兩者的結合,形成了一個互補的效應,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斑蝥的主要成分能破解體內的瘀滯,促進血液循環,這在治療腹痛、婦科疾病中尤為重要。由於斑蝥具有一定的毒性,其用量需要謹慎掌控,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高良薑丸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方劑的配比,以達到最佳療效。通過高良薑與斑蝥的巧妙結合,中醫藥理體系展現了其深厚的智慧與醫療的精準度。

高良薑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瀉的功能。與高良薑等藥材配合,可溫中散寒,消食止痛,有效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吳茱萸與高良薑等藥材配合,可產生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吳茱萸的溫散作用,可促進高良薑等藥材的藥力發揮,更有效地治療脾胃寒證。

高良薑丸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高良薑丸主治脾胃虛寒,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生薑的溫中散寒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起到溫陽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
  2. 助藥力,增效用: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等功效,與高良薑丸中的其他藥材搭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例如,生薑能促進高良薑的藥效發揮,使藥效更強,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高良薑丸」,主要成分是:高良薑、巴豆、斑蝥、吳茱萸、生薑,主治功效是:心和脾臟因受寒而引起的疼痛。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等癥;瘀血腹痛、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風濕痛、神經痛等;牛皮癬、顏面神經麻痹、劇烈頭痛等。斑蝥外用,療效顯著,但應注意其毒性,不可內服。

總結:「高良薑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高良薑、巴豆、斑蝥、吳茱萸、生薑,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等功效,主治心和脾臟因受寒而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高良薑丸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關疾病


腳氣病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高良薑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高良薑3分(銼),桂心半兩,當歸3分(銼碎,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威靈仙3分,檳榔3分,牽牛子2兩(微炒),羌活3分,蘿蔔子2兩(微炒)。 主治:腳氣,心腹脹滿,兩膝疼痛。

高良薑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四。 組成:高良薑4兩(切片,分作4分:1兩用陳廪米半合炒黃,去米;1兩用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1兩用巴豆34個炒黃,去豆;1兩用斑蝥34個炒黃,去蝥),吳茱萸1兩(酒浸1宿,同薑再炒)。 主治:心脾冷痛。

高良薑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高良薑2兩,乾薑(炮)1兩,肉桂(去粗皮)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朮1兩,甘草(炒)1兩,丁香1分,蓽澄茄1分,肉豆蔻7枚(面裹煨),縮砂仁半兩。 主治:脾胃虛弱,中脘停寒,心腹作痛,泄瀉不止,不思飲食。

高良薑丸, 出處:《聖惠》卷十三。 組成:白朮1兩半,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高良薑1兩(銼),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京三棱1兩(微煨,銼),紅豆蔻半兩(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 主治:傷寒後宿食不消,脾胃積冷,多吐酸水,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