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制良薑丸方劑中包含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高良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高良薑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
- 燥濕健脾:高良薑亦具燥濕健脾之效,可改善脾胃濕氣,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納呆等症狀,高良薑能起到健脾燥濕的作用。
四制良薑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溫中散寒,緩解症狀。
- 助良薑暖胃止痛: 良薑性溫,善於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但單用良薑溫中之力不足。吳茱萸溫中散寒之力更強,與良薑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更能有效緩解胃寒疼痛。
主治功效
四制良薑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今醫統大全》的記載,四制良薑丸主要用於治療「冷氣心痛」。
治療原理分析:
病因病機: 古代醫家認為「冷氣心痛」乃由寒邪侵襲,導致氣機阻滯,陽氣不振,血脈運行不暢而產生。此類疼痛多為冷痛,遇寒加重,喜溫喜按。
方劑組成及藥理分析:
- 高良薑: 方中重用高良薑,其性味辛熱,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根據記載,高良薑的炮製方式甚為獨特,分四份,分別以陳壁土、斑蝥、巴豆、陳倉米同炒,此等炮製方法旨在改變藥性,或增強其溫散之力,或緩和其峻烈之性,更使其藥力能深入病所。透過不同輔料的炮製,使高良薑在溫散寒邪的同時,亦能兼顧脾胃之氣,不致過於燥烈而傷陰。
- 吳茱萸: 吳茱萸性味辛、苦,溫,歸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在此方中,吳茱萸與高良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散寒邪、行氣止痛的作用。經酒浸泡後,可引藥入經,增強溫經散寒之效,且可減輕藥性之燥烈。
- 合用之效: 高良薑與吳茱萸配伍,辛溫之性增強,能有效溫散中焦寒邪,疏通經絡氣血,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此方之重點在於溫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順暢,疼痛自然緩解。
劑型與服法: 方中將藥物研為細末,以浸茱萸酒煮麵糊為丸,便於服用,且以薑湯送服,進一步加強溫中散寒之效。丸劑緩釋藥性,適合慢性或體虛病患,而薑湯則可輔助藥力直達病所。
總結: 四制良薑丸以高良薑溫散寒邪為君,吳茱萸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臣,共奏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專治寒邪阻滯引起的「冷氣心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制良薑丸, 出處:《醫統》卷五十六。 組成:良薑4兩(分作4份制,1份用陳壁土同炒黃,去土;1份用斑蝥34個炒黃,去斑蝥;1份用巴豆34個去殼,同炒黃,去豆;1份用陳倉米4合同炒黃,去米),吳茱萸1兩(揀淨,酒浸1宿)。 主治:冷氣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