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神仙消痞丸

MI CHUAN SHEN XIAN XIAO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4.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肝經 22%
腎經 22%
肺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神仙消痞丸是一款以中藥為基礎的傳統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斑蝥,這是一種具有特定藥理作用的中藥材。斑蝥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散結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癖瘤或腫塊。主要成分中的活性物質可促進血液循環及增加微循環,從而有助於降低腫塊的大小並促進其吸收。此外,斑蝥還具有一定的解毒和抗炎效果,對於因痰濕滯留所引起的胸腹脹滿等症狀,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斑蝥的使用需謹慎,因其毒性較高,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整體而言,祕傳神仙消痞丸融合了古老的中醫智慧和臨牀實踐,利用斑蝥的特性達到治療效果,體現了中藥方劑在疾病治理中的獨特價值。

祕傳神仙消痞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為巴豆。巴豆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因其具有強烈的通便作用,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堆積在腸道中的宿便。該成分的使用,是為了針對痞滿、腹脹等症狀進行調理。巴豆的有效成分能夠刺激腸道,釋放氣體,從而減輕患者的 discomfort。

此外,巴豆還具有解毒功效,能幫助身體清除內部毒素,促進整體健康。因此,在祕傳神仙消痞丸中加入巴豆,有助於加強方劑在化痞消脹、促進消化方面的作用。然而,由於巴豆的性質較烈,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引起不適。適當的劑量搭配其他成分,能夠在發揮巴豆效果的同時,兼顧安全性,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便是巴豆在祕傳神仙消痞丸中的重要性所在。

主治功效


祕傳神仙消痞丸主治功效分析

祕傳神仙消痞丸,方如其名,針對小兒痞疾,藥力強勁,堪稱神妙。根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其主治功效在於治療小兒因寒溫不調、乳哺失節,或飲食不當(如進食生冷、果子、黏食等)所致的痞疾。此痞疾表現為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五臟不利,三焦壅滯,腹部結塊堅硬如石,甚至伴隨寒熱往來如瘧疾,食慾不振,日漸消瘦等症狀。

方中僅用斑蝥與巴豆兩種峻猛之品,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攻毒散結,破癥消癥: 斑蝥性味辛熱,毒性較強,具有攻毒散結、破癥消癥之效。其辛熱之性可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而其毒性則可攻破堅硬之痞塊,消散瘀滯。方中將斑蝥與糯米同炒,既能減輕其毒性,又能使其藥力更好地發揮。

  • 峻下逐水,消癥破積: 巴豆性味辛熱,峻下逐水,消癥破積之力更勝一籌。其峻下作用可以迅速清除腸道積滯,減輕腹部脹滿不適;而其消癥破積之功則可以進一步配合斑蝥,消散痞塊,使病情得到緩解。方中取巴豆霜,其毒性較巴豆本身更為溫和,更適宜於小兒服用。

綜上所述,祕傳神仙消痞丸以斑蝥、巴豆兩味藥物為君藥,一攻一泄,攻毒破積,峻下逐水,標本兼治,快速有效地解決小兒痞疾所導致的腹部結塊、寒熱往來等症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其藥性峻猛,需根據小兒年齡及病情輕重調整用量,方能取得最佳療效。 方中以米糊製丸,也考慮到了小兒服藥的便利性。 此方雖效力顯著,但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謹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斑蝥20個(去頭足翼,用糯米半升同炒,候米焦黃色為度,去米不用),巴豆(去皮取霜)20粒。
先將斑蝥碾為細末,卻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米糊為丸,如小綠豆大。
小兒3歲以前,每服3丸,五更初茶清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神仙消痞丸」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腹瀉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神仙消痞丸, 出處:《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斑蝥20個(去頭足翼,用糯米半升同炒,候米焦黃色爲度,去米不用),巴豆(去皮取霜)20粒。 主治:小兒寒溫不調,乳哺失節,或啖生冷、果子、粘食等物,脾胃微弱,不能消化,五臟不利,三焦壅滯而致痞疾,結塊腹內,堅硬如石,或發作寒熱,有如瘧證,不能飲食,漸致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