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羌芩湯

二陳羌芩湯

ER CHEN QI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陳羌芩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針對濕熱蘊結於肺胃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與二陳湯中的陳皮、半夏等藥物配合,能有效祛除濕熱,宣肺化痰。
  2. 瀉火解毒: 黃芩還具備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濕熱毒邪侵犯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在二陳羌芩湯中,黃芩與羌活、防風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邪,改善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陳羌芩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內有痰飲熱結,外冒風熱」所致項背強直、轉側困難,其病機關鍵在於:

  1. 痰飲化熱內結:痰濕鬱久化熱,阻滯經絡,形成「熱結」,故見右脈數大(痰熱偏於中上焦,右脈主氣分)。
  2. 外感風熱引動:風熱外邪束表,經氣不利,與內在痰熱相搏,加重項背拘急。
    「項背強直」屬太陽經脈所過,風熱外襲則太陽經氣壅滯;痰熱內蘊則津液輸布失常,經筋失養,故「不能回顧」為內外合邪之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基礎方: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

  • 化痰滌飲:針對「內有痰飲」之本,半夏燥濕化痰,陳皮理氣化痰,茯苓滲濕健脾,切中痰濕停聚之根源。
  • 氣機通調:陳皮配半夏,一升一降,恢復中焦氣化,防止痰濕再生。

加味藥:羌活、黃芩

  1. 羌活
    • 祛風散邪:辛溫升散,解表祛風,善走太陽經,專治「項背強直」之外邪拘急。
    • 勝濕通絡:風能勝濕,助二陳湯化解經絡中痰濕之滯,改善肢體僵直。
  2. 黃芩
    • 清泄痰熱:苦寒直折痰飲所化之熱,針對「熱結」之病機,防止痰熱上擾。
    • 兼制溫燥:羌活與半夏偏溫,黃芩可平衡方劑之性,避免溫燥助熱。

配伍思維

  • 表裡同治:羌活解外風,二陳消內痰,黃芩清裡熱,形成「散外邪—化痰濕—清內熱」的協同架構。
  • 經絡靶向:羌活引藥入太陽經,直達項背病所;黃芩清上焦,與二陳湯共治痰熱壅滯之位。

總旨為「祛風解表以鬆其外,化痰清熱以安其內」,內外分消而經脈自利。

傳統服藥法


二陳湯加羌活、黃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脖子頸項酸痛多痰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二陳羌芩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一。 組成:二陳湯加羌活、黃芩。 主治:內有痰飲熱結,外冒風熱,以致項背強直,不能回顧,右脈數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