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銀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含水銀。水銀在中醫藥中被視為一種特別的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療效。中醫認為,水銀性寒,味苦,能夠入心、肝、腎等經絡,對於驅邪解毒、平衡人體陰陽具有一定效果。在古代,水銀膏常被用於治療一些難以痊癒的皮膚疾病,如濕疹、癬病等,能夠有效消腫止癢,促進皮膚癒合。此外,水銀具備一定的鎮痛效能,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水銀是一種重金屬,其毒性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害,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因此,現代醫學對於水銀的應用越來越謹慎,且在很多國家已被限制使用。在使用含有水銀的中藥方劑時,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水銀膏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殺菌效果: 硫磺本身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與水銀配合能增強殺菌效果,更有效地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 提高藥效穩定性: 硫磺與水銀混合後,能形成一種穩定化合物,有助於提高水銀的藥效,並降低水銀的毒性。同時,硫磺能起到吸附作用,減少水銀的揮發,使藥效更加持久。
水銀膏中包含玄精石,是因為玄精石是水銀的別稱。古人將水銀稱為玄精石,因其色黑如墨,質地堅硬,如精華凝結而成。
水銀在中醫藥學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毒性的物質,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玄精石(水銀)加入水銀膏中,主要起到殺菌、止癢、消炎的作用,尤其對一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水銀膏使用需謹慎,因其毒性,不可長期或大面積使用,需遵醫囑。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銀膏」
中藥方劑「水銀膏」的主要成分是水銀、硫磺和玄精石,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主治各種咳嗽和氣逆。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水銀:性寒、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中醫常用水銀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水銀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 硫磺: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中醫常用硫磺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硫磺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 玄精石:性寒、味鹹,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中醫常用玄精石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玄精石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水銀膏」的主要成分是水銀、硫磺和玄精石,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主治各種咳嗽和氣逆。
傳統服藥法
大風子肉1兩,杏仁1兩(去尖皮),輕粉2錢,水銀2錢,枯礬5錢。
上為末。
用柏油3兩,調搽。
如加雄黃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水銀膏有毒,不可內服。
- 水銀膏外用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皮膚黏膜。
- 水銀膏使用後,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九。 組成:水銀1兩。 主治:蟯蟲咬人,肛門癢。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 組成:乾薑、水銀、豬脂(臘月者)各等分。 主治:惡蛇咬傷,已紅腫爛者。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四○八。 組成:水銀、甘草、黃柏、黃連、松脂、膩粉、土蜂窩各等分。 主治:一切無名瘡毒。
水銀膏, 出處:《傳家秘寶》卷三。 組成:水銀1兩(不結砂子),硫黃1兩(細研),玄精石1兩(細研)。 主治:諸般咳逆。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 組成:雲母石、紫石英、鵝管石、花蕊石、玄精石、井泉石、石鍾乳、寒水石、代赭石、滑石(或雲金星石)、金牙石、銀牙石各等分。 主治:大風疾。
水銀膏,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黃柏1錢,黃連1錢,川大黃5分(上3味另研),雄黃3分,膽礬3分,青黛3分,兒茶銅青3分,輕粉4分,枯礬4分,珍珠1分半(生用,另研),大風子(去油,取霜,黑者勿用)5分,冰片1分半(另研),人言人壯者7厘,弱者5厘,中者6厘(上14味,爲極細末,分作3份,約1錢8分),番打麻(另爲末)瘡重而人壯能食者每份用5分,人弱不能起者每份用3分,中者4分(以末入前藥各份內研勻),水銀人壯者每份用1兩或8-9錢,中者五6錢,卧床不起而極弱者隻可用3錢(不可再多)。 主治:楊梅風毒潰爛,危惡多年不癒者;或咽喉潰爛,或遍身牛皮瘡癬及久爛臁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