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膏

水銀膏

SHUI Y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脾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10%
心經 10%
胃經 10%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銀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含水銀。水銀在中醫藥中被視為一種特別的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療效。中醫認為,水銀性寒,味苦,能夠入心、肝、腎等經絡,對於驅邪解毒、平衡人體陰陽具有一定效果。在古代,水銀膏常被用於治療一些難以痊癒的皮膚疾病,如濕疹、癬病等,能夠有效消腫止癢,促進皮膚癒合。此外,水銀具備一定的鎮痛效能,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水銀是一種重金屬,其毒性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害,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因此,現代醫學對於水銀的應用越來越謹慎,且在很多國家已被限制使用。在使用含有水銀的中藥方劑時,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水銀膏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殺菌效果: 硫磺本身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與水銀配合能增強殺菌效果,更有效地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2. 提高藥效穩定性: 硫磺與水銀混合後,能形成一種穩定化合物,有助於提高水銀的藥效,並降低水銀的毒性。同時,硫磺能起到吸附作用,減少水銀的揮發,使藥效更加持久。

水銀膏中包含玄精石,是因為玄精石是水銀的別稱。古人將水銀稱為玄精石,因其色黑如墨,質地堅硬,如精華凝結而成。

水銀在中醫藥學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毒性的物質,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玄精石(水銀)加入水銀膏中,主要起到殺菌、止癢、消炎的作用,尤其對一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水銀膏使用需謹慎,因其毒性,不可長期或大面積使用,需遵醫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銀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古代文獻記載水銀膏主治「諸般咳逆」,即泛指各種咳嗽、氣逆不降之症。咳嗽在中醫理論中多與肺氣失宣、痰飲內阻或外邪犯肺相關。此方以外用調搽為主(如柏油調和塗抹),推測其作用機理可能是透過皮膚吸收藥性,以祛痰、降氣、解毒。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水銀(2錢)

    • 性味辛寒,有毒,傳統用於殺蟲攻毒、鎮靜。外用可治皮膚頑疾,其沉降之性或能助降肺氣。
  2. 輕粉(2錢,即氯化亞汞)

    • 辛寒有毒,具攻毒殺蟲、祛痰逐水之效。與水銀合用,增強滌痰降逆之力,可能針對頑痰阻肺之咳逆。
  3. 枯礬(5錢)

    • 酸澀寒,能燥濕化痰、收斂止血。此處用於斂肺止咳,化解痰濕壅滯,並固攝肺氣。
  4. 大風子肉(1兩)

    • 辛熱有毒,傳統用於祛風燥濕、攻毒殺蟲。此處或取其辛散之力,助開泄肺氣鬱閉。
  5. 杏仁(1兩,去尖皮)

    • 苦溫,為肺經要藥,能宣肺止咳、降氣平喘。與大風子一升一降,調和氣機。
  6. 柏油(3兩)

    • 性黏潤,能調和諸藥且助透皮吸收。其苦寒之性可能輔助清熱。
  7. 雄黃(註明「如加更妙」)

    • 辛溫有毒,可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加入後增強祛痰辟穢之效,針對痰濁壅盛之咳逆。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多種毒性藥物(水銀、輕粉、大風子等),推測其主治之「咳逆」當屬頑痰、痰毒深伏或風痰膠結之重症。外用塗搽可能透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祛痰逐飲:輕粉、枯礬、水銀合力攻逐痰涎,化解肺中膠結之痰。
  • 調暢氣機:杏仁宣降肺氣,大風子開散風邪,一升一降以復肺之宣肅。
  • 解毒鎮靜:水銀、雄黃(可選)解毒鎮逆,或能平息風痰上擾之咳逆。

四、方劑特點

此方以毒攻邪,藥性峻烈,外用可避開內服毒性風險。其組方思路重在「痰、毒、氣」三者並治,尤其適合痰瘀毒互結、久咳不愈之症。然方中多為大毒之品,使用時需嚴格掌握製法與劑量。

傳統服藥法


大風子肉1兩,杏仁1兩(去尖皮),輕粉2錢,水銀2錢,枯礬5錢。
上為末。
用柏油3兩,調搽。
如加雄黃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水銀膏有毒,不可內服。
  2. 水銀膏外用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皮膚黏膜。
  3. 水銀膏使用後,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相關疾病


咳血疥癬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單純性疱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男性勃起障礙嘔吐咳嗽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九。 組成:水銀1兩。 主治:蟯蟲咬人,肛門癢。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 組成:乾薑、水銀、豬脂(臘月者)各等分。 主治:惡蛇咬傷,已紅腫爛者。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四○八。 組成:水銀、甘草、黃柏、黃連、松脂、膩粉、土蜂窩各等分。 主治:一切無名瘡毒。

水銀膏, 出處:《傳家秘寶》卷三。 組成:水銀1兩(不結砂子),硫黃1兩(細研),玄精石1兩(細研)。 主治:諸般咳逆。

水銀膏,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 組成:雲母石、紫石英、鵝管石、花蕊石、玄精石、井泉石、石鍾乳、寒水石、代赭石、滑石(或雲金星石)、金牙石、銀牙石各等分。 主治:大風疾。

水銀膏,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黃柏1錢,黃連1錢,川大黃5分(上3味另研),雄黃3分,膽礬3分,青黛3分,兒茶銅青3分,輕粉4分,枯礬4分,珍珠1分半(生用,另研),大風子(去油,取霜,黑者勿用)5分,冰片1分半(另研),人言人壯者7厘,弱者5厘,中者6厘(上14味,爲極細末,分作3份,約1錢8分),番打麻(另爲末)瘡重而人壯能食者每份用5分,人弱不能起者每份用3分,中者4分(以末入前藥各份內研勻),水銀人壯者每份用1兩或8-9錢,中者五6錢,卧床不起而極弱者隻可用3錢(不可再多)。 主治:楊梅風毒潰爛,危惡多年不癒者;或咽喉潰爛,或遍身牛皮瘡癬及久爛臁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