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煉靈砂丹
FA LAN LING SH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四九引《簡易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法煉靈砂丹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硫磺的性味與功效: 硫磺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燥濕殺蟲、通痺止痛、解毒散結之功效。在法煉靈砂丹中,硫磺可以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化痰止咳的作用。
- 硫磺與其他藥物的配伍: 法煉靈砂丹中,硫磺與其他藥物如硃砂、雄黃、雄精等相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硫磺與硃砂配伍,可以起到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之,硫磺在法煉靈砂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療效。
法煉靈砂丹為古代中醫藥方之一,其配方中確含有水銀,又稱為「汞」,在古方中多以朱砂(HgS)形式出現。朱砂在傳統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安神、定驚、解毒等功效,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風癲狂等症狀。然而,現代醫學研究指出,水銀及其化合物對人體有毒性,長期或過量接觸可導致神經系統、腎臟等器官損傷。因此,對於含水銀的古方,當代中醫師多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遵循「辨證施治」原則,慎重評估其利弊,或尋找更安全的替代藥物,以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可能的毒性風險。現代中醫臨床應用中,已極少直接使用含有水銀的藥材,轉而採用其他療效相近且安全性更高的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法煉靈砂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所治,以「真元虛憊」為核心,涵蓋五臟氣血虧損、陰陽失調之證,主要表現如下:
- 陰陽兩虛:寒熱往來、骨蒸盜汗,提示陰虛內熱或陽虛外寒交錯。
- 心神失養:恍惚驚悸、不寧,與心腎不交或氣血不足相關。
- 肺脾氣衰:咳嗽喘滿、嘔吐寒涎、食減少味,屬肺脾虛寒、運化失職。
- 下元不固:遺精白濁、小便滑數,為腎氣不攝、精關鬆弛。
- 形體失榮:羸瘦無力、久病脾泄,反映氣血生化不足或元陽衰微。
- 急症痰厥:中風痰厥,可能與陽虛痰濕內阻有關。
此方被視為「諸虛百損」之通用方,尤其適合陰陽雙虛兼痰濁、下焦不固者。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 硫黃(3兩):性熱,歸腎、脾經,傳統用於「補火助陽」,溫通命門之火,驅散沉寒痼冷。
- 水銀(9兩):性寒沉重,傳統認為其「鎮墜痰涎」,能抑虛陽上浮、降逆氣。
兩者比例為「1:3」,水銀用量顯著大於硫黃,形成「重鎮潛陽為主,溫補為輔」的配伍結構。
配伍邏輯與推論
陰陽互制:
- 硫黃(陽藥)與水銀(陰藥)共煉,暗合「陰中求陽,陽中求陰」之理。硫黃之熱可制水銀寒毒,水銀之沉能引硫黃藥性下行,共調腎中陰陽。
升降相因:
- 硫黃溫升命門之火,水銀沉降浮越之陽,一升一降,恢復氣機樞紐,故主治「氣不升降」。
固攝下元:
- 硫黃固精補髓,水銀鎮攝滑脫,合用可改善遺精、白濁、小便頻數等下焦不固之症。
痰瘀並治:
- 水銀潛降痰涎,硫黃溫化寒濕,針對「中風痰厥」「嘔吐寒涎」等痰濕內阻之證。
服法佐證功效
- 人參棗湯送服:補中益氣,助藥力溫補而不耗氣。
- 茴香青鹽酒煎:引藥入下焦,加強散寒固精之效,對疝氣、淋濁尤宜。
三、總評
此方以「硫黃-水銀」為核心,通過水火既濟、升降相協,達成「益精液、通榮衛、固下焦」之效。其重點在於:
- 調節陰陽乖逆(如寒熱交作、上熱下寒)。
- 鎮攝浮陽與溫補命門並行,標本兼顧。
- 從腎脾入手,改善先天(腎)與後天(脾)之虛損。
惟方中水銀毒性需經特殊煉製(如「法煉」)以減其弊,傳統認為煉後轉為「靈砂」,方得「丹」之溫補而不傷正。此方體現了道教丹藥「以毒為用、化毒為藥」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好硫黃3兩,水銀9兩。
上益精液,中通榮衛,下卻強陰,固精補髓,保壽輕身。每服5-10丸,加至30丸,人參棗湯送下。常服,溫酒鹽湯任下。諸虛不足,氣不升降,膀胱疝氣,淋瀝,遺精,白濁,炒茴香、青鹽入酒煎,候溫送下;元氣傷憊,羸弱無力,不思飲食,溫酒鹽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法煉靈砂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九引《簡易方》。 組成:好硫黃3兩,水銀9兩。 主治:上益精液,中通榮衛,下卻強陰,固精補髓,保夀輕身。主治:真元虛憊,臟腑虧損,寒熱往來,骨蒸盜汗,心神不寧,恍惚時驚,咳嗽喘滿,嘔吐寒涎,食減少味,小便滑數,時有白濁,形容羸瘦,中風痰厥,久病脾泄,諸虛百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