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青金丹

JIA WEI QING JI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腎經 29%
心經 17%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青金丹是一個重要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是基於幾個原因。首先,硫磺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散熱解毒的藥材,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濕熱,對於由於濕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皮膚病和潰瘍等,具有良好的療效。其次,硫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增強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協助其他藥材發揮更強的療效。此外,硫磺的特殊性質還能夠抗菌消炎,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將硫磺納入加味青金丹的配方中,能夠使其在治療功效上更為全面,特別是在處理與熱毒相關的病症時,更能發揮協同作用,有助於加速患者的康復。

加味青金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銀。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備特殊的藥理性質,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如癲癇、風濕病等。水銀的化學特性使其能有效地通過促進血液循環和排毒來改善病情。

然而,水銀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毒性,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中毒或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在古代醫學中,水銀的使用受到嚴格的控制,通常只在具備相應知識和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醫學對於水銀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許多傳統方劑中已不再使用水銀。對於加味青金丹的研究和傳承,應該結合現代科學進行調整,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主治功效


加味青金丹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加味青金丹出自明代董宿所著的《奇效良方》,主要由硫磺、水銀、木香和丁香組成。古文記載其主治「反胃。清濁不分,中焦氣痞悶,心下大如杯,或時寒,或時熱,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其關脈弦而緊,弦則爲虛,緊則爲寒,虛寒相搏,此名爲格,與關格同。」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描述,加味青金丹主要用於治療 反胃,並伴有以下症狀:

  • 清濁不分,中焦氣痞悶: 指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氣機壅滯於中焦,感到胸腹脹滿不適。
  • 心下大如杯,或時寒,或時熱: 指胃脘部有痞塊,大小如同杯子,並伴有寒熱錯雜的感覺。
  •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指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早晨吃的食物到晚上才吐出來,或者晚上吃的食物到次日早晨才吐出來,是反胃的典型症狀。
  • 其關脈弦而緊,弦則爲虛,緊則爲寒,虛寒相搏,此名爲格,與關格同: 指通過把脈診斷,關脈(位於寸口和尺脈之間,主要反映脾胃肝膽的病變)呈現弦緊之象。中醫認為,弦脈主虛,緊脈主寒,弦緊並見則提示體內虛寒交織。這種病理狀態被稱為「格」,類似於「關格」之證。

治療原理

加味青金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溫陽散寒: 方中硫磺性大熱,可溫陽散寒,祛除體內寒邪;丁香辛溫,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2. 行氣消痞: 木香辛溫香竄,可理氣止痛,消脹除滿,緩解中焦氣機壅滯的症狀。
  3. 燥濕化痰: 硫磺、水銀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能有助於消除胃中停滯的痰濕,改善反胃症狀。
  4. 解毒殺蟲:硫磺可以解毒殺蟲。

綜合而言,加味青金丹通過溫陽散寒、行氣消痞、燥濕化痰等作用,達到治療虛寒性反胃的目的。藥物配伍上,硫磺、水銀、木香、丁香相互協調,共奏溫中祛寒、理氣止嘔之效,用生薑自然汁煮糊和丸,並用米飲送服,進一步增強了溫中和胃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硫黃、 水銀各等分。
上各研細,不見星子為度,入木香末、丁香末各等分,用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食前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食道炎嘔吐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青金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 組成:硫黃、水銀各等分。 主治:反胃。清濁不分,中焦氣痞悶,心下大如杯,或時寒,或時熱,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其關脈弦而緊,弦則爲虛,緊則爲寒,虛寒相搏,此名爲格,與關格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