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田季散中含有硫磺,乃因其具有殺菌消炎之效。
硫磺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效。其能抑制細菌生長、消滅真菌,並能去除濕氣、止癢止痛,對於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瘡瘍等,具有良好療效。
因此,田季散中加入硫磺,旨在發揮其殺菌消炎之效,以治療皮膚病症。
田季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急性或慢性疾病。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在古代醫學中並不罕見,主要是因為水銀被認為具有解毒和驅邪的特性。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重金屬,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夠在某些情況下加強其他藥物的效果。
然而,現代醫學對水銀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認識,水銀對人體有毒性,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等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因此,雖然古代方劑中使用水銀是基於當時的醫學知識和哲學觀念,但現代中醫已經逐漸淘汰這類含有高風險成分的方劑。如今的醫療實踐更注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天然、無毒的草藥作為替代品。對此,應引起重視,以確保醫療的科學性和安全性。
主治功效
田季散主治功效分析
田季散,出自《聖濟總錄》等古籍,乃一治療翻胃及小兒諸吐之良方。綜觀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主要集中於以下兩方面:
- 久患翻胃: 此指患者長期反胃,食入即吐,導致身體消瘦虛弱之症。此類患者往往久治不愈,病情纏綿,甚至形同枯槁。
- 小兒驚吐: 指小兒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嘔吐,包括驚嚇導致的嘔吐等。
治療原理分析
田季散的組成簡單,僅有硫磺與水銀二味藥材,然其藥理卻蘊含著深邃的陰陽平衡之理。
- 硫磺: 硫磺性味酸溫,歸腎、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為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在治療翻胃中,硫磺的溫燥之性或能溫陽散寒,以緩解胃寒氣逆所致的嘔吐。
- 水銀: 水銀性味辛寒,有毒,歸肝、腎經。古人認為其具有瀉下、消腫、止癢之效。在此方中,水銀雖用量極少,然其寒性或可制約硫磺的溫燥之性,使其不至於過於偏熱,從而達到陰陽平衡。
二藥合用,共同發揮作用,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溫陽散寒,降逆止嘔:**翻胃之症多因脾胃虛寒,中焦陽氣不足,導致胃氣上逆而發。硫磺的溫熱之性,可溫補脾胃之陽,驅散寒邪,使胃氣得以下降,從而止嘔。
**平衡陰陽,調和氣機:**水銀雖為寒性,在此方中用量甚微,可制約硫磺之溫燥,避免其偏性過重,從而維持方劑的陰陽平衡。這種陰陽調和,有助於疏通氣機,使脾胃之氣恢復升降有序,從而止吐。
**發汗解表,祛除邪氣:**古籍中記載,服此藥後,患者會汗出如膠,腥穢難聞,這正是藥力發散邪氣的表現。通過發汗,可將體內邪氣排出,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劑型與服法
田季散傳統上是將硫磺與水銀研磨成黑煤狀細末,再以生薑汁與酒調和,空腹服用。服後需覆被發汗。另有記載,對於小兒嘔吐,則可將藥末用冷水調服,用量需根據年齡大小酌減。
古籍特別強調,此藥極易浮散,調服時需先以少量水研磨,慢慢加入湯液,避免藥粉浮於液麪,難以服用。
總結
田季散以其獨特的硫磺與水銀配伍,透過溫陽散寒、平衡陰陽、發汗解表等機制,達到治療翻胃及小兒諸吐的目的。此方之妙,不僅在於藥材的選擇,更在於其蘊含的陰陽調和之理,堪稱中醫古方之經典。
傳統服藥法
好硫黃半兩(細研),水銀1分(與硫黃再研無星)。同研如黑煤色。
每服3錢,生薑4兩取汁,酒1盞,同薑汁煎熟調藥,空心服。衣被蓋覆,當自足指間汗出,迤邐遍身,汗出即愈。治小兒諸吐亦用此藥,量兒長少,服1錢至1字,冷水調下。吐立定。此散極浮難調
反胃有人病反胃,食輒吐出,午後即發,經三年不愈,國醫如孫兆輩,皆治療百端無驗,消贏殆盡,枯黑骨立。有守庫卒季吉者見之曰:此易治也,一服藥可愈,如法服之,汗出皆如膠,腥穢不可近,當日更不復吐,遂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田季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十。 組成:好硫黃半兩(細研),水銀1分(與硫黃再研無星)。 主治:久患翻胃,及小兒驚吐,諸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