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銀硫黃紫粉丹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

DA SHUI YIN LIU HUANG ZI FE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25%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胃經 8%
心經 8%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的組成中包含硫磺,其主要原因在於硫磺在中醫藥中具有獨特的療效和作用。硫磺具有解毒、燥濕、驅風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病症和皮膚病。例如,對於濕疹、皮膚癬等病症,硫磺可以有效消除毒素、減輕紅腫及癢感。此外,硫磺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自我療癒能力,這在解鬱和改善微循環方面尤為重要。

在大水銀硫黃紫粉丹中,硫磺與其他成分如水銀、紫粉等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水銀作為一種強效的鎮痛、解熱藥物,而紫粉具有抗菌消炎的特性,三者合用能夠達到更好的療效,特別是在清理體內的濕氣和毒素方面。因此,硫磺的添加是該方劑成分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能有效提升其治療效果。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為水銀。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獨特的療效,尤其是在解毒、活血和消腫方面。古代醫學家將水銀認為具有神奇的藥效,並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包括皮膚病、瘡癤及某些風濕性疾病。

然而,水銀的使用也伴隨著潛在的毒性和風險。水銀對人體有害,可能導致中毒,特別是在量過大或長期使用的情況下。因此,現代醫學逐漸對這類含水銀的方劑抱持謹慎態度,並提倡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

在制定中藥方劑時,需考量藥材的療效與安全性,並依據病情的具體情況來使用。雖然歷史上水銀被廣泛應用,但當今的中醫師通常會選擇其它無毒或低毒的藥材,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方劑中,加入鐵砂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增強藥力:鐵砂屬金屬類藥材,性溫燥,可助藥力直達病所,並能加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如促進水銀的昇華和硫磺的燃燒,提升藥效。
  2. 引導藥物:鐵砂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如治療下焦虛寒、濕濁不化等症狀,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鐵砂的加入,不僅有助於藥力的提升,更能引導藥物,使之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玄精石,這主要是因為玄精石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療效。玄精石,屬於礦物類中藥,主要成分為硫化物,具備解毒、消腫和清熱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輔助藥材,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對於處理熱毒及濕熱引發的疾病。

另外,玄精石可以與其他成分相互協調,增加方劑的整體效能。在大水銀硫黃紫粉丹中,玄精石的加入有助於調整藥方的性質,使其更適合用於治療特定的症狀,如皮膚病、癤腫等。綜合來看,其存在的原因不僅是為了增強療效,也有助於平衡方劑的效果,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一切冷氣、反胃吐食、冷熱血氣、冷痨腸風,一切冷病」,其核心在於「溫陽散寒,破積通滯」。

  1. 冷氣與冷病

    • 「冷氣」泛指陽氣不足所致之寒性證候,如腹冷痛、四肢不溫、畏寒等;「一切冷病」進一步涵蓋由寒邪內生或外侵引起的各種病證。
    • 方中硫黃、水銀為大熱之品,能祛沉寒痼冷,助陽氣通行。
  2. 反胃吐食

    • 反胃多因中焦虛寒,胃氣上逆。硫黃「壯陽道,暖胃腑」(《本草綱目》),水銀「下死胎、破痰涎」(古代用於攻逐寒凝之痰積),針砂(鐵粉)「鎮逆止嘔」,合而溫中降逆。
  3. 冷熱血氣

    • 此指寒熱錯雜、血氣失調之證。玄精石(石膏類礦物)性寒,可制硫黃、水銀之燥烈,調和陰陽;針砂入血分,破瘀滯而調血氣。
  4. 冷痨腸風

    • 「冷痨」為虛寒性癆瘵,腸風屬寒濕下血。硫黃「補命門火」以溫脾腎,水銀「殺蟲」針對古認為蟲積致痨之說,針砂「燥濕止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硫黃(6兩)為主藥

    • 性熱味酸,歸腎脾經,補火助陽,古代視為「純陽之品」。其量獨重,彰顯全方溫陽散寒之主旨。
  2. 水銀(2兩半)協同硫黃

    • 與硫黃化合為「硫化汞」(丹砂之雛形),古法認為可緩水銀毒性、增溫通之效。《本草衍義》載其「下逆氣,除熱毒風」。與硫黃相配,一動一守,攻逐寒痰冷積。
  3. 針砂(1兩)與玄精石(3兩)為佐制

    • 針砂(鐵屑)性沉,入血分,既鎮逆止嘔,又助硫黃破寒積。《證類本草》謂其「除痼冷」。
    • 太陰玄精石(寒性石膏)能「解硫黃毒」(《本草圖經》),平衡燥熱,防傷陰血。
  4. 製法與藥性轉化

    • 水煮七日、火養六十日等繁複工藝,旨在使礦物藥充分反應(如生成穩定的硫化汞),減毒存效。
    • 粳米飯和丸,取其甘緩護胃,制峻藥之烈。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硫黃、水銀溫陽破積為核心,借針砂鎮逆活血、玄精石清熱制燥,形成「溫而不慓、攻中有潤」之格局。通過礦物藥的溫通沉降之力,針對寒邪深伏、陽氣衰微之證,破陰凝而復氣血運行。


總結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為古代「丹道醫學」產物,體現「以熱制寒,以毒攻邪」的思路,適用於沉寒痼冷、痰瘀互結之重症。然其組方涉及重金屬,需理解古人「病勢膠結,非毒藥不效」的臨床背景,而今日應用必當謹慎考證。

傳統服藥法


硫黃6兩、水銀2兩半、針砂1兩(淘洗令淨)、太陰玄精石3兩(研入)。
上先細研硫黃,次下水銀,點少熱水研如泥,候水銀星斷,即人鼎中,並玄精、針砂,以水煮七日七夜,當如魚目沸,水耗即以暖水添之;時以鐵匙攪,七日滿,即瀝乾,仍以微火煿陰氣盡,即入盒子中,固之泥,法用砂盆末、白堊土 鹽花搗如泥,固濟,乾了入灰池內,埋盒子兩邊以5兩火養六十日,日夜長令不絕,日滿,以大火10斤煅一日,任火自銷,冷了,以甘草湯浸1日,出火毒已,鮮紫色,候乾,細研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
每日空心以溫酒下7丸,漸加至10丸,經百日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嘔吐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六五。 組成:硫黃6兩、水銀2兩半、針砂1兩(淘洗令淨)、太陰玄精石3兩(研入)。 主治:一切冷氣,反胃吐食,冷熱血氣,冷癆腸風,一切冷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