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毒散

QING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17%
脾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0%
小腸經 7%
膽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毒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清毒散本身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病症,而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熱毒蔓延,減輕炎症反應。
  2. 滋陰降火: 熱毒壅盛往往伴隨陰虛火旺,而生地黃滋陰降火,可以補充因熱毒耗傷的陰液,降低體內熱邪,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因此,生地黃在清毒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為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病症提供了有效幫助。

清毒散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 赤芍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清毒散主治癰疽疔瘡、發熱腫痛等熱毒盛、血瘀重的症狀,赤芍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活血止痛: 赤芍能活血化瘀,緩解局部充血腫脹,並能止痛,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疼痛。這對於清毒散治療癰疽疔瘡等疾病的過程中,具有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的積極作用。

清毒散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味苦寒,歸肺、心經,其藥性擅長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外感熱毒、癰腫瘡瘍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其藥理研究表明,連翹中含有連翹苷、連翹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

因此,清毒散中加入連翹,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之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治療目的。

清毒散中包含金銀花,乃因其具備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涼散風熱。

金銀花對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毒瘡瘍等病症皆有顯著療效。在清毒散中,金銀花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清毒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它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
  2. 疏散風熱: 牛蒡子亦有疏散風熱、利咽止痛之效。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牛蒡子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清毒散中加入牛蒡子,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清毒散中加入木通,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木通味甘苦,性寒,入膀胱、胃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解毒消腫之效。清毒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症,木通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有助於散熱消腫,改善症狀。
  2. 通利水道: 木通能通利水道,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清毒散中加入木通,有助於加速毒素的排出,減輕身體的負擔,促進恢復。

清毒散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清毒散本身就是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加入黃連能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2. 瀉火燥濕: 黃連還能瀉心火、燥濕熱,對於因心火亢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苦口臭等症狀也有治療效果。清毒散的組成中,常配合其他清熱燥濕藥物,與黃連共同作用,更能達到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

清毒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能清除瘀血,避免傷口感染。清毒散作為外用藥,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藥物滲透到傷口部位,發揮更佳的療效。
  2. 補血養血,增強免疫力: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清毒散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當歸的補血功效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傷口癒合。

總體而言,當歸在清毒散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並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利於治療外傷感染。

清毒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因為牡丹皮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清熱涼血,尤其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斑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二、 活血化瘀:牡丹皮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清毒散中加入牡丹皮,可以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清毒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如解毒消腫、止痛止咳等,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清毒散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主治功效


清毒散 的主要成分有生地黃、赤芍、連翹、金銀花、牛蒡子、木通、黃連、當歸、牡丹皮、甘草。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可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生地黃還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等症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在臨牀上,連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此外,連翹還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等作用,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癰腫疔瘡、喉痹、丹毒、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疾病。此外,金銀花還能降低人羣咽喉部帶菌率,治療肺炎等疾病。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熱毒瘡瘍、感冒、水腫、腎疾、喉嚨疼痛、口乾舌燥、咳嗽、麻疹、風疹等病症。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牡丹皮中的植物鞣素、芳香油和皁苷等成分有助於擴張血管、增強血管壁強度、促進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環、止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牡丹皮還能清熱涼血,適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清毒散的主治功效是:痘瘡和麻疹出得很急,火毒變得十分旺盛,口渴發熱,煩躁不安。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1兩(煅),黃柏末1兩,黃丹(炒)半兩,樸消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少許,涼水調,雞翎醮藥掃上,乾則再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痘疹發疹過快、火毒盛行,出現口渴發熱、煩躁不安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猩紅熱麻疹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清毒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大黃、荊芥、牛蒡子、甘草。 主治:風濕眼痛。

清毒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六。 組成:寒水石1兩(煅),黃柏末1兩,黃丹(炒)半兩,朴消半兩。 主治:小兒腮耳頷赤腫紅暈。

清毒散, 出處:《外科百效全書》卷一。 組成:防風、荊芥、川芎、白芷、苦參、羌活、獨活、黃芩、黃柏、柴胡、甘草、赤苓。 主治:純陽毒症。

清毒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六。 組成:生地、赤芍、連翹(去心)、金銀花、牛蒡子(炒、研)、木通、黃連、當歸、丹皮、甘草(生)。 主治:痘疹靨速,火毒變盛,口渴發熱,煩急不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