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舌湯

JIU S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醫鏡》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18%
肝經 14%
胃經 10%
脾經 8%
小腸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小腸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救舌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之效。舌為心之苗,舌苔厚膩、色紅,往往反映心火旺盛、熱毒內蘊。生地黃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助於清心瀉火,改善舌苔,緩解舌部不適。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舌體乾燥、裂紋,往往是陰虛內熱所致。生地黃能滋養陰液,潤燥生津,使舌體得到滋潤,緩解乾燥疼痛。

救舌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救舌湯主治舌絳腫痛,口渴引飲,屬於熱毒蘊結於口舌所致,赤芍可以清熱涼血,消散熱毒,緩解口舌腫痛。
  2. 活血化瘀: 赤芍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救舌湯中加入赤芍,可以促進舌苔代謝,改善舌質,減輕口舌腫痛的症狀。

救舌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1. 清熱涼血:救舌湯用於治療舌頭腫痛、潰爛等症狀,而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之效,可以有效地消除舌頭的炎症和熱毒,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舌頭腫痛、潰爛也往往伴隨瘀血阻滯,而牡丹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舌頭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

因此,救舌湯中加入牡丹皮,可以有效地治療舌頭腫痛、潰爛等症狀,發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救舌湯中使用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入血、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開竅醒神:犀角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

由於犀牛瀕臨絕種,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若需要治療相關病症,可使用其他替代藥物,如牛黃、羚羊角等,以達到同樣的療效。

救舌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救舌湯多用於治療舌頭紅腫、疼痛、潰瘍等症狀,而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舌頭的炎症反應,消除腫痛。
  2. 利咽開音:連翹除了清熱解毒之外,還具有利咽開音的作用,可以改善因熱毒引起的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症狀。救舌湯中加入連翹,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利咽開音的功效,使患者恢復正常言語功能。

救舌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清熱生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之效。救舌湯主要用於治療舌幹口渴、舌苔厚膩、心煩失眠等症,而麥門冬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使舌苔滋潤,口渴減輕,睡眠改善。
  2. 清心安神,益氣養陰:麥門冬能清心安神,益氣養陰,可緩解因心陰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心煩等症狀,與救舌湯中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整體療效。

救舌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能清心火,對於心火亢盛導致的舌紅腫痛、口渴咽乾等症狀有明顯療效。此外,梔子亦有涼血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上攻引起的舌苔厚膩、口苦口臭等症狀。

因此,在救舌湯方劑中加入梔子,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舌部炎症,達到清熱利咽、解毒消腫之目的。

救舌湯中包含木通,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通淋止痛: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救舌湯主治舌苔厚膩、口苦口乾、小便不利等症,木通可清熱利濕,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
  2. 引藥下行,通利水道:救舌湯中多用清熱解毒藥物,木通可引導藥力下行,通利水道,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救舌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瀉火除熱、清心瀉火。舌苔厚膩、口苦口臭、煩躁不安等症狀,皆與心火上炎、胃火熾盛有關,黃連能清熱瀉火,改善舌苔異常,緩解口苦等症狀。
  2. 燥濕止癢:黃連亦有燥濕止癢之效,能治療濕熱所致的舌苔厚膩、舌體紅腫、疼痛等症狀。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進一步促進舌苔脫落,改善舌體狀況。

救舌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救舌湯多用於治療舌頭潰瘍、口舌生瘡等症,藥性較為辛辣苦寒。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物的刺激性,避免對口腔黏膜造成過度損傷,同時也有利於藥物更順利地作用於病竈。
  2. 調和藥性:救舌湯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甘草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能使各藥材的功效更加協調,更好地發揮整體療效,避免單味藥材的偏性過強,造成副作用。

主治功效


救舌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舌上生癰。

治療原理:

根據《外科醫鏡》所載,救舌湯由大熟地、毛薑、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麥冬、北五味、肉桂等藥材組成。然而,這與現代醫學中一般認知的「救舌湯」藥材組成有所不同。現代醫學中一般認知的「救舌湯」藥材組成如題幹所列:生地黃、赤芍、牡丹皮、犀角、連翹、麥門冬、梔子、木通、黃連、甘草。

本段古文提供的藥方,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滋陰補腎、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 大熟地、山藥、北五味: 滋補腎陰,固精益氣。大熟地滋陰補血,山藥健脾益腎,北五味滋陰斂汗、益氣生津。此三味藥主要針對腎陰虧虛的病機。
  • 毛薑(骨碎補): 活血續筋,補腎強骨。骨碎補用於此處,可能是取其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 茯苓、澤瀉: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和澤瀉能夠利水消腫,用於舌體腫脹。
  • 牡丹皮: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能夠清解血分之熱,並有助於消散癰腫。
  • 麥冬: 滋陰潤肺、清心除煩。麥冬用於此處,可能有助於緩解舌體腫脹引起的不適,並兼顧滋陰。
  • 肉桂: 溫陽散寒,引火歸元。肉桂的用量隨宜加用,可能意在溫通經絡、輔助消腫,並在滋陰藥物中佐以溫陽之品,以防過於寒涼。

綜合分析:

從古文內容推測,此方可能針對腎陰虧虛,虛火上炎,兼有水濕停聚所致的舌上生癰。方中滋陰藥物為主,輔以利水、清熱、活血之品。然而,此方與現代醫學中一般認知的「救舌湯」組成差異較大,其具體功效和應用尚需進一步考證。

由於古文提供的藥方與現代醫學中一般認知的「救舌湯」組成有所不同,且僅僅基於組成藥物分析,無法完全確定該方的確切療效。若要更深入了解此方,還需查閱更多相關文獻並進行臨床驗證。

傳統服藥法


鮮生地4錢,赤芍錢半,牡丹皮1錢,犀角1錢,連翹1錢,麥冬1錢,黑山梔1錢,木通1錢,川連6分,生甘草8分。
大便閉實,加大黃。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舌上生癰。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救舌湯, 出處:《外科醫鏡》。 組成:鮮生地4錢,赤芍錢半,牡丹皮1錢,犀角1錢,連翹1錢,麥冬1錢,黑山梔1錢,木通1錢,川連6分,生甘草8分。 主治:舌上生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