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散

雄黃散

XIO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七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胃經 19%
肺經 12%
脾經 12%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7%
心經 7%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組成成分為雄黃,其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雄黃,化學成分為硫化砷,具有抗菌、消炎和解毒的特性。這使得雄黃散在中醫臨牀中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癬疾及其他感染疾病。雄黃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並且能促進創傷癒合,對於改善血液循環和提升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幫助。此外,雄黃散還能調節腸胃功能,防止食物中毒等問題。不過,因其含有砷成分,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以減少毒副作用。因此,醫師在開立此方劑時,一定會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以確保安全有效。在當代中醫藥的應用中,雄黃散依然保有其獨特的療效,展現了中醫理論與實踐的深厚底蘊。

雄黃散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雄黃、硇砂等。硇砂,又稱硫砷礦,是天然礦石,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在雄黃散中,硇砂的添加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古代醫學認為,硇砂能夠有效抵抗多種病原體,增強機體免疫力,且具有散瘀止痛的效果。硇砂的成分中含有砷,這在適量使用的情況下可發揮抗菌作用,抑制感染,特別是在處理一些皮膚病和潰瘍方面,效果顯著。此外,硇砂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毒,進一步提高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儘管現代醫學對硇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傳統中醫中,其歷史悠久且被廣泛應用,顯示出中藥在治療上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即便如此,使用該方劑時仍需謹慎,遵循專業指導,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雄黃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燥濕的特性。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具有止瀉止痢、止汗止血、解毒殺蟲等功效。

雄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白礬能收斂濕熱,並與雄黃等藥物相輔相成,起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此外,白礬還有止血作用,可防止瘡瘍流血不止。

雄黃散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增效: 露蜂房性寒,味甘,具清熱解毒之效。與雄黃相配,可增強雄黃解毒功效,更能有效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毒等症。
  2. 引藥入絡: 露蜂房質輕,能引藥入絡,使藥力直達病竈。配合雄黃散中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惡蟲咬傷成瘡,難以辨認且醫療無效者」。古代所稱「惡蟲」多指毒蛇、蠍子、蜈蚣等毒性猛烈之蟲類,其咬傷後局部呈現腫痛潰爛,或伴隨全身毒性反應(如瘀斑、麻痺)。「不可辨認」暗示傷口症狀複雜(如紫黑腫硬、膿血夾雜),而「醫療不效」反映常規解毒外敷或內服方劑未能緩解。此方以「生羊肺裹藥吞下」的獨特用法,可能針對蟲毒內攻、深層瘀滯之重症,試圖從內外兩途協同解毒。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1. 雄黃與雌黃
    二者皆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主含As₂S₂)解毒殺蟲力強,《本草綱目》載其能「殺百毒,辟百邪」;雌黃(主含As₂S₃)性近雄黃而偏祛痰。合用時,其辛溫燥烈之性可破瘀散結,直接中和蟲毒之熱瘀,且礦物質細末可能吸附毒素。古代亦有用二黃外敷治疥癬、蛇傷的記載,顯示其對皮膚瘡瘍的針對性。

  2. 麝香
    其辛香走竄,能通絡散瘀、開竅辟穢。在此方中可能扮演「引藥透毒」的角色,藉其穿透力引雄黃、雌黃之藥性深入經絡,加速蟲毒外散;同時緩解蟲毒閉阻氣血所致的劇痛或昏迷。

  3. 生羊肺裹藥吞服
    生羊肺性甘平,《本草拾遺》提及可「止渴治嗽」,其柔潤質地或能緩和雄黃、雌黃的燥烈毒性,避免直接損傷胃脘;而「肺主皮毛」的中醫理論中,肺臟可能被認為與體表瘡瘍存在內外相應關係,吞服生肺或隱含「以臟治瘡」的取象比類思維。

邏輯推理與潛在機理
此方設計可能基於「毒從內解」的思路:蟲毒咬傷後,局部雖見瘡瘍,但毒邪已內窜,故以內服法直攻其源。雄黃、雌黃殺毒為本,麝香通絡為輔,生羊肺為載體兼護胃。三者協同,既能外用(吞服後藥性隨血行至患處),又能內攻(化解已吸收之毒),屬「標本兼治」的峻烈之劑。
惟需注意,現代已知砷化合物(如雄黃)具累積毒性,此方用量與用法需進一步考證,非臨床實證指導。

傳統服藥法


雌黃末1錢,雄黃末1錢,麝香末1錢。
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開,納雄黃等物,以肺裹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雄黃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扁桃腺炎胰臟炎結膜炎癲癇瘧疾白喉癤和癰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急性會厭炎鼻息肉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背部膿瘡四肢抽搐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組成:雄黃(研)。 主治:中惡客忤。

雄黃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南星3錢,半夏5錢,天麻5錢,雄黃2錢半。 主治:破傷風。

雄黃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雄黃1錢(研),巴豆1個(去皮研)。 主治:諸瘡有惡肉,不能去者。

雄黃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雄黃1錢,黃柏2錢,麝香1分。 主治:麻毒入胃,牙肉黑爛出血,走馬疳症。

雄黃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雄黃1錢,瓜蒂1錢,赤小豆1錢。 主治:久瘧不能食,胸中兀兀,欲吐而不能吐者。

雄黃散, 出處:《百一》卷十七。 組成:雄黃、硇砂、白礬、土蜂窩、露蜂房各等分。 主治:一切惡蟲咬著人成瘡,不可辨認,醫療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