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熱方

CHU RE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肝經 13%
胃經 13%
腎經 10%
脾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8%
膀胱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除熱方」中加入龍骨,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鎮驚安神,平熄熱邪:龍骨味甘鹹性寒,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熄熱邪的功效。熱邪入心,可導致心神不寧、神志恍惚、躁動不安等症狀。龍骨能鎮心安神,平熄熱邪,緩解熱病所致的精神異常。

二、收斂固澀,止汗退熱:龍骨亦具有收斂固澀、止汗退熱的作用。熱病耗傷津液,可導致汗出不止、口乾舌燥等症狀。龍骨能收斂固澀,止汗退熱,補充津液,恢復體力。

因此,在「除熱方」中加入龍骨,可有效鎮驚安神、平熄熱邪,並收斂固澀、止汗退熱,達到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療效。

除熱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一則,大黃可瀉除腸胃積熱,促進糞便排出,降低體溫,達到除熱之效。

二則,對於熱毒壅盛、內熱熾盛等情況,大黃可清熱解毒,並促進毒素排出,起到清熱解毒,降溫的效果。

因此,除熱方中加入大黃,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熱邪,達到清熱除煩、通便涼血的效果。

除熱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助陽氣: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除熱方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表裏,導致發熱、惡寒、四肢冰冷等症狀。乾薑可以溫煦脾胃陽氣,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畏寒、四肢冰冷等症狀,並促進機體的正氣恢復。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乾薑能中和某些藥材的寒涼之性,例如生地、知母等,避免藥性過寒,導致寒邪入裡,加重病情。同時,乾薑還可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與黃芩、板藍根等藥物配合,能更好地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除熱方」中加入牡蠣,主要是利用其降火平肝的功效。牡蠣性寒,味鹹,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等作用。

當熱邪犯肺,或肝火上炎,出現發熱、口渴、煩躁、失眠等症狀時,牡蠣可以清熱解毒,降火平肝,緩解症狀。此外,牡蠣還可以滋陰潛陽,對於陰虛火旺、心煩失眠者也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除熱方」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它能清泄體內上焦的熱邪,並促進體內熱毒的排出,達到除熱降火的效果。
  2. 利尿通淋: 滑石能利水通淋,促進尿液排出,將體內積存的熱毒和濕氣隨尿液排出,有利於消除熱證,恢復體內平衡。

「除熱方」中加入「赤石脂」,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利濕止瀉的功效。

赤石脂性寒,入肺、脾、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止瀉的功效。其清熱作用可降解體內積聚的熱邪,而利濕止瀉則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濕氣,使熱邪得以宣泄。

此外,赤石脂還具有收斂止血、解毒止痛的功效,在治療因熱邪引起的各種症狀時,可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除熱方」中加入「赤石脂」,可有效達到清熱瀉火、利濕止瀉的目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除熱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溫煦陽氣,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散發體內熱邪,達到解表退熱的效果。同時,桂枝亦可緩解因熱邪壅滯導致的頭脹、頭痛、口渴等症狀。

因此,在「除熱方」中加入桂枝,不僅能溫陽散寒,更能調和營衛,達到解表退熱的目的。

除熱方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除熱方多以苦寒藥為主,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苦寒藥對脾胃的損傷,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保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咳等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除熱方的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芩搭配,可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與石膏搭配,可加強清熱瀉火的作用。

主治功效


除熱方

組成: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主治功效:

1. 大人風:指成年人的癲癇症。

2. 小兒驚病:指兒童的癲癇症。

3. 瘈瘲:指抽搐、驚厥。

4. 日數十發:指每天發作數十次。

總述:

中藥方劑「除熱方」由桂枝、甘草、赤石脂、大黃、乾薑、滑石、龍骨、牡蠣等多種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多種功效,主治成年人的癲癇症、兒童的癲癇症、抽搐、驚厥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龍骨4兩,大黃4兩,乾薑4兩,牡蠣3兩(熬),滑石3兩,赤石脂3兩,白石脂3兩,桂心3兩,甘草(炙)3兩。
上為末,韋囊盛。
大人3指撮,以井華水2升,煮3沸,藥成,適寒溫,大人服1升,未滿百日服1合,未能飲者,綿裹箸頭納湯中,著小兒口中以當乳汁;熱多者,1日4次。
忌海藻、菘菜、生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寒熱並用,陰陽雙補,用於風熱內擾、驚癇抽搐之證。若風熱較重,可加用黃連、黃芩等清熱解毒之品;若陰虛內熱,可加用生地、玄參等滋陰降火之品。

相同名稱方劑


除熱方, 出處:《外台秘要》卷十五引《深師方》。 組成:龍骨4兩,大黃4兩,乾薑4兩,牡蠣3兩(熬),滑石3兩,赤石脂3兩,白石脂3兩,桂心3兩,甘草(炙)3兩。 主治:大人風及小兒驚病、瘈瘲,日數十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