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畜方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解鬱:白蒺藜味辛性溫,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大畜方中常因肝氣鬱結,導致脾胃不和,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白蒺藜可有效緩解肝鬱,改善脾胃功能。
- 利水消腫:白蒺藜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大畜方中常伴隨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白蒺藜可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改善水腫症狀。
大畜方中包含澤蘭,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澤蘭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大畜方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氣滯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澤蘭可助其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其二,澤蘭可利水消腫,對於大畜方所治的腰膝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澤蘭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共同作用,可達到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緩解疼痛的功效。
大畜方中加入薑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薑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大畜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薑黃可幫助清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消炎止痛: 薑黃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釋放,減輕組織炎症反應。大畜方中,薑黃的加入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消炎止痛的效果,緩解病症。
大畜方中包含萊菔子,主要原因有二:
- 消食化積:萊菔子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止咳之效。大畜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積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而萊菔子能有效促進消化,解除積滯,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 行氣止痛:萊菔子還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因食積氣滯引起的胸腹疼痛,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大畜方中常配合其他行氣活血的藥物,共同發揮止痛效果。
大畜方中包含山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積,化瘀滯: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瘀滯的功效。大畜方主治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狀,山楂可助其消食導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大畜方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功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山楂在消食積、化瘀滯和活血化瘀兩方面的功效,使其成為大畜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達到治療目的。
「大畜方」中加入茜草,主要是利用其涼血止血的功效。
茜草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功效。在「大畜方」中,茜草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此外,茜草還能利尿通淋,對於治療小便不利、血淋等症狀也有幫助。因此,在「大畜方」中加入茜草,可以有效地涼血止血、利尿通淋,達到治療目的。
大畜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潤肺止咳:川貝母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對於因燥熱或痰熱所致的咳嗽、痰稠難咯等症,川貝母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二、宣肺降氣止喘:川貝母還具有一定宣肺降氣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因肺氣鬱滯所致的胸悶、喘息等症狀。
綜上所述,川貝母在“大畜方”中能夠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宣肺降氣止喘的功效,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畜方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活血止痛:延胡索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散瘀的功效。對於大畜方所治的痛經、經行不暢等症狀,延胡索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通暢。
二、疏肝解鬱:延胡索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抑鬱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大畜方中,延胡索與其他疏肝理氣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疏解肝鬱,緩解患者精神壓力和情緒波動,促進身心健康。
大畜方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腹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大畜方多用於治療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胸脅疼痛、脘腹脹滿、肢體麻木等,而五靈脂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恰好能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故為大畜方中重要組成藥物之一。
大畜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可以促進消化,緩解胃腸不適。
- 驅蟲殺蟲:檳榔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蛔蟲病等。大畜方中加入檳榔,可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驅除腸道寄生蟲。
總而言之,大畜方中加入檳榔,主要發揮其消食導滯和驅蟲殺蟲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食積停滯、腹脹痛、蟲積等症狀。
大畜方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大畜方用藥以清熱解毒為主,金銀花可有效消解外感熱毒,尤其是風熱感冒、瘡瘍腫毒等病症。
- 疏散風熱: 金銀花兼具疏散風熱之效,可宣肺透表,利於病邪外解。大畜方中常配伍其他疏風解表藥物,如薄荷、荊芥等,金銀花可協同作用,增強疏散風熱之力,達到治病之目的。
大畜方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大畜方多用於治療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烏藥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 溫中止瀉:烏藥亦有溫中止瀉之效。大畜方中常配合其他溫中藥物,可溫暖脾胃,固澀止瀉,對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烏藥在[大畜方]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畜方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大畜方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青皮可助其行氣消積,緩解疼痛。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青皮還具備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能。大畜方中常搭配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青皮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消食化積的效果,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促進食慾。
大畜方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大畜方主要用於治療血瘀證,而桃仁能有效改善血瘀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 潤腸通便: 桃仁也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功效,可以改善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瘀血,進一步促進血瘀的消散。
因此,桃仁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血瘀的消散,還能緩解便祕,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大畜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食積瘀血,瘀毒凝滯成塊,日久不癒」,其病機特點為:
- 氣滯血瘀:因氣機阻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形成瘀血積塊。
- 食積化熱:飲食停滯鬱久化熱,與瘀血互結,生成「瘀毒」。
- 日久成癥:病理產物長期凝滯,形成堅硬結塊(如癥瘕、腫痛)。
適應症狀可能包括:腹中硬塊、脅下刺痛、脘腹脹滿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以「行氣破滯、活血散結」為主軸,兼顧消食化積,可分四類藥物分析:
(1) 活血化瘀、破血散結
- 薑黃、延胡索、五靈脂、桃仁:活血行氣止痛,針對瘀血阻絡之痛證。
- 茜草:涼血化瘀,防瘀久化熱。
- 土貝母:散結消腫,助化解癥塊。
(2) 行氣導滯、疏肝破結
- 烏藥、青皮、檳榔:理氣寬中,破氣下行,解除氣滯脹滿。
- 白蒺藜: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以助血行。
(3) 消食化積、導滯和中
- 山楂、萊菔子:消化宿食積滯,尤擅消油膩、穀食之積。
(4) 清熱解毒、防瘀熱互結
- 金銀花:清解鬱熱,防止食瘀化毒。
- 澤蘭:活血利水,助瘀熱從水道而解。
配伍特點
- 氣血並治:行氣藥(青皮、烏藥)與活血藥(桃仁、五靈脂)同用,符合「氣行則血行」之理。
- 消補兼施:雖以攻邪為主,但山楂、萊菔子兼顧脾胃運化,避免過伐正氣。
- 溫涼並調:金銀花、茜草性涼,薑黃、烏藥性溫,平衡藥性,避免寒凝或助熱。
治療原理
透過「行氣→活血→消積→散結」的層次,先疏通氣機,再化解瘀血,輔以消食導滯,最終使瘀毒癥塊漸消。以溫酒送服,更助藥力宣通血脈。
此方體現中醫「通因通用」之法,針對邪實壅滯之證,以攻邪為先,適於體實患者。
傳統服藥法
白蒺藜2兩,澤蘭1兩,薑黃1兩,萊菔子1兩,山楂1兩,茜草1兩,土貝母1兩,延胡索1兩5錢,五靈脂1兩5錢,檳榔7錢,金銀花8錢,烏藥6錢,青皮6錢,桃仁1兩2錢。
上為末。
每服1錢,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畜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以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畜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組成:白蒺藜2兩,澤蘭1兩,薑黃1兩,萊菔子1兩,山楂1兩,茜草1兩,土貝母1兩,延胡索1兩5錢,五靈脂1兩5錢,檳榔7錢,金銀花8錢,烏藥6錢,青皮6錢,桃仁1兩2錢。 主治:食積瘀血,瘀毒凝滯成塊,日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