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胡粉膏中加入松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黏合作用: 松香具有黏性,能與其他藥材緊密結合,形成膏狀,方便塗抹於患處,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 收斂止痛: 松香性溫燥,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濕疹、瘡瘍等症狀,能起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松香在胡粉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增強膏藥的粘附性,又能發揮自身的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胡粉膏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胡粉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苦參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力,有助於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胡粉膏方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如皮膚感染、紅腫熱痛等症狀。
- 收斂生肌:黃連的苦寒之性亦有助於收斂傷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胡粉膏方中黃連的加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瘡瘍腫毒的目標。
胡粉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效。胡粉膏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大黃的瀉熱作用可以清熱解毒,促進瘡瘍的消退。
- 活血化瘀:大黃同時具備活血化瘀的功效。胡粉膏中常含有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大黃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瘡瘍的癒合。
因此,大黃在胡粉膏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療熱毒瘡瘍,促進瘡瘍的消退和癒合。
胡粉膏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胡粉膏作為治療濕熱瘡瘍、皮膚瘙癢等症的外用藥,加入黃芩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胡粉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一成分的使用歷史悠久,且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水銀在古代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藥材,因其具有毒性和揮發性,靈活應用到各種療效中。醫學上,水銀被認為能夠散寒、解毒,並且在外用時可促進膚色光潔以及改善皮膚狀態。
然而,現代醫學研究顯示,水銀的毒性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包括腎臟損害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因此,胡粉膏中的水銀成分在當今已受到廣泛的批評與限制。現代中醫師逐漸意識到其潛在風險,越來越多的研究也強調安全性與有效性的新替代品。雖然傳統方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對於其成分的選擇與應用正逐步轉向更安全的現代藥材,以造福當代患者。
胡粉膏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胡粉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濕疹等,白礬的收斂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並抑制炎症反應。
- 殺菌消毒:白礬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防止傷口感染。在胡粉膏中,白礬可以起到輔助殺菌消毒的作用,提高藥效。
胡粉膏方劑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殺蟲止癢之效。胡粉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濕疹、疥瘡等皮膚病,而蛇牀子可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消滅寄生蟲,減輕瘙癢,達到治療效果。
- 燥濕止癢: 蛇牀子還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以幫助乾燥潮濕的皮膚,減輕濕疹引起的瘙癢。胡粉膏中加入蛇牀子,可以加強方劑的燥濕止癢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粉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頭瘡久不癒,經隔年歲」,意指小兒頭部的慢性瘡瘍,反覆發作、遷延不癒,甚至持續數年。此類瘡瘍多屬濕熱蘊結、毒邪久滯,或因風熱濕毒交攻,導致局部皮膚潰爛、流膿、結痂,反覆不癒。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的組成以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斂瘡生肌為主,兼具疏通氣血之效。以下分述各藥配伍邏輯:
清熱解毒
- 黃連、黃芩、大黃(生):三藥皆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偏清心胃火,黃芩清肺熱,大黃瀉下通腑,使熱毒從下而解。「三黃」合用,可強力清除三焦濕熱,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的瘡瘍。
- 苦參:苦寒,清熱燥濕,兼能殺蟲,對濕熱瘡瘍、皮膚瘙癢有特效。
殺蟲止癢
- 水銀、胡粉(鉛粉)、白礬:
- 水銀(需與油脂研磨至「不見星」)具強力殺蟲之效,傳統用於疥癬、惡瘡。
- 胡粉(鉛粉)能斂瘡殺蟲,但需注意其毒性,古代外用較多。
- 白礬燥濕收斂,解毒殺蟲,可減少瘡面滲液。
- 蛇床子:辛溫,燥濕殺蟲,祛風止癢,與寒涼藥配伍,可制約其溫性,增強止癢效果。
- 水銀、胡粉(鉛粉)、白礬:
活血生肌
- 松脂:苦甘溫,能祛風燥濕、排膿生肌,促進瘡口癒合。
- 豬脂(臘月製):作為基質,潤膚解毒,助藥物滲透,同時緩和諸藥峻烈之性。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攻毒與扶正並行:方中「三黃」與苦參清熱解毒,水銀、胡粉攻毒殺蟲,直折病勢;松脂、豬脂潤膚生肌,促進瘡面修復,兼顧「祛邪」與「斂瘡」。
- 寒溫並用:雖以寒涼藥為主,但佐以蛇床子之辛溫、松脂之溫性,避免過於寒凝礙瘡。
- 外用直達病所:以膏劑敷之,使藥力直透瘡面,針對局部濕熱毒邪久滯之病機。
此方適用於濕熱毒邪膠結的慢性頭瘡,藉清熱、殺蟲、燥濕、生肌的多重作用,打破「久瘡不癒」的惡性循環。
傳統服藥法
松脂1兩半, 苦參1兩半, 黃連(去須)1兩半, 大黃(生)1兩, 胡粉1兩, 黃芩1兩1分, 水銀1兩1分, 白礬半兩, 蛇床子3分。
上為細末,以臘月豬脂和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
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胡粉膏。, 出處:《衛生總微。 組成:松脂1兩半,苦參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大黃(生)1兩,胡粉1兩,黃芩1兩1分,水銀1兩1分,白礬半兩,蛇床子3分。 主治:小兒頭瘡久不癒,經隔年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