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明目飲

菊花明目飲

JU HUA MING M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張皆春眼科證治》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9%
腎經 13%
胃經 9%
心經 9%
脾經 9%
膽經 6%
大腸經 3%
小腸經 2%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此外,菊花富含維生素A,而維生素A是維持視力健康的必需元素,可有效預防夜盲症,促進眼部健康。

因此,菊花在菊花明目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清肝明目、滋養眼部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眼部疾病的常用藥材。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炎之功效。菊花亦有清熱明目之效,二者搭配,可加強清熱瀉火之力,對於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引起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問題,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抑菌消炎:黃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眼部感染,減少眼部炎症的發生。配合菊花清熱解毒,能有效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促進眼部炎症的消退,達到明目效果。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清肝明目: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之功效。肝主目,肝氣鬱結,則目失所養,易出現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柴胡疏肝解鬱,可改善肝氣鬱結,從而達到清肝明目之效。
  2. 輔助菊花,增強療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歸肝經,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柴胡與菊花相配,可增強其清熱明目之功效,並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降肝火: 龍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降肝火的作用。菊花也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加強清熱瀉火之力,尤其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疏肝解鬱,利膽退黃: 龍膽草可疏肝解鬱,利膽退黃,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膽汁鬱滯所導致的視力下降、眼睛疲勞等問題。

因此,菊花明目飲中加入龍膽草,可達到清熱瀉火、疏肝解鬱、利膽退黃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肝火上炎及肝氣鬱結所致的目疾。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功效。菊花亦有清熱明目之效,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肝火上炎或腎陰不足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配伍協調:知母性寒,可制約菊花的燥性,避免單用菊花過於寒涼,損傷脾胃。此外,知母還能潤燥生津,有助於滋潤眼部,改善眼部乾澀等問題,使明目效果更顯著。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玄參,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同時亦能滋陰潤燥,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菊花清熱解毒,明目降火,與玄參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明目、滋陰降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火旺盛引發的視力問題,進而達到明目效果。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火上炎或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赤芍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眼部組織的血液流通,減輕眼部疲勞,提高視力。

因此,赤芍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明目、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眼疾的效果。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菊花明目飲中常加入其他清熱明目之藥材,牡丹皮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涼血的功效,同時又能緩解因肝火上炎而引起的頭昏眼花、目赤腫痛等症狀。

2. 改善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可導致肝火上炎,進而影響視力,出現眼乾澀、視物模糊等症狀。牡丹皮可滋養肝腎陰液,減少肝火上炎,有助於改善視力。

因此,菊花明目飲中加入牡丹皮,不僅能增強清熱明目的功效,還能起到滋陰降火、改善肝腎陰虛的作用,有利於全面的改善眼部健康。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癢消腫: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眼睛紅腫、癢痛,多因風熱上攻、血熱妄行所致。防風能疏散風熱,清熱止癢,配合菊花清肝明目,可有效緩解眼部不適。
  2. 引藥上行,直達眼部:防風善於走表,能引藥上行,直達眼部。菊花偏於清肝明目,但藥力不足以直達眼部。加入防風能引導菊花藥力上行,使藥效更直接作用於眼部,提高療效。

菊花明目飲中加入青葙子,主要是因為青葙子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

青葙子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其藥性偏涼,能有效清除肝火,改善眼部紅腫、視力模糊等症狀,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下降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此外,青葙子還具有涼血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眼部炎症,促進眼睛組織修復。因此,將青葙子加入菊花明目飲中,可以增強其清熱明目的功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菊花明目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頭痛目痛嚴重,抱輪紅赤,黃仁紋理模糊,神水混濁,瞳神縮小」,屬中醫眼科急症範疇,類似現代醫學之虹膜睫狀體炎、角膜炎或急性青光眼等病症。以下從症狀解讀:

  1. 頭痛目痛、抱輪紅赤:肝經風熱上攻,或肝胆火熾,鬱熱循經上炎目竅。
  2. 黃仁(虹膜)紋理模糊、神水(房水)混濁:濕熱蘊結,灼傷津液,氣血瘀滯。
  3. 瞳神縮小:火邪煎灼,或陰虛血瘀導致瞳神筋膜拘急。

此證病機關鍵為肝胆火盛、風熱夾瘀,故治療需清泄肝胆、疏風散熱,兼以涼血化瘀。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肝胆實火

  • 龍膽草(3克):主瀉肝胆實火,直折火勢。
  • 黃芩(12克):清上焦肺熱,兼瀉肝膽火,助龍膽草清熱。
  • 柴胡(6克):疏肝解鬱,引藥入肝膽經,並防苦寒遏邪。

2. 疏風清熱明目

  • 菊花(18克,君藥):清肝明目,善解頭目風熱,兼平肝陽。
  • 防風(3克):疏散外風,助菊花透邪外出,緩目赤疼痛。

3. 涼血化瘀

  • 赤芍(9克)、牡丹皮(9克):清血分瘀熱,散目中血滯,改善神水混濁。
  • 玄參(9克):滋陰降火,解毒散結,防熱傷陰液。

4. 養陰清熱

  • 知母(9克):清肺胃陰虛之熱,潤燥生津,平衡苦寒燥性。
  • 青葙子(6克):清肝瀉火,明目退翳,專治目赤腫痛。

加減原理

  • 玄明粉、酒大黃:針對「黃液上衝」(前房積膿),通腑瀉熱,釜底抽薪,導火毒下行。

全方配伍特點

  1. 標本兼顧:以瀉火治標(龍膽草、黃芩),兼顧養陰防燥(知母、玄參)。
  2. 多途徑協同
    • 清熱(菊花、黃芩)+疏風(防風)→解外邪;
    • 涼血(牡丹皮)+化瘀(赤芍)→通目中血絡;
    • 瀉下(加味大黃)+疏肝(柴胡)→調暢氣機。
  3. 眼科專藥指引:菊花、青葙子直達目竅,強化局部療效。

此方體現中醫「清泄與透散並行」的思路,適用於肝胆火熾、風熱瘀互結之目疾急症。

傳統服藥法


菊花18克,黃芩12克,柴胡6克,龍膽草3克,知母9克,玄參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防風3克,青葫子6克。
黃液上衝者,可加玄明粉3克,酒大黃6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多痰抱輪紅

相同名稱方劑


菊花明目飲,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菊花18g,黃芩12g,柴胡6g,龍膽草3g,知母9g,玄參9g,赤芍9g,牡丹皮9g,防風3g,青葙子6g。 主治:頭痛目痛嚴重,抱輪紅赤,黃仁紋理模糊,神水混濁,瞳神縮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