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骨丸

HU TOU G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4%
肺經 14%
脾經 13%
胃經 12%
腎經 12%
心經 11%
大腸經 7%
三焦經 4%
膽經 3%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虎頭骨丸中包含虎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傳統中醫理論: 虎骨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強筋壯骨、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痺痛、骨折等症。虎頭骨被視為虎骨中最珍貴的部分,其藥效更強。
  2. 歷史淵源: 虎骨入藥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歷史悠久,古籍中記載多種以虎骨為主的方劑。虎頭骨丸正是延續了這種傳統,並借用虎骨的藥用價值來提高藥效。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虎骨的藥用價值也受到了挑戰。其功效缺乏科學證據,而獲取虎骨則需要獵殺老虎,對野生動物造成嚴重威脅。因此,現今虎骨已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易和使用。

虎頭骨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虎頭骨丸多用於治療驚癇、癲狂、神志不清等症狀,硃砂可有效鎮壓亢奮的神經,使患者安神定志。
  2. 化瘀止痛: 硃砂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流,緩解瘀血疼痛。虎頭骨丸亦有止痛功效,硃砂的加入能加強此作用,促進組織修復。

然而,硃砂含汞,長期服用會積累毒素,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虎頭骨丸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截瘧的功效。

常山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的作用。其清熱力強,善於治療熱毒熾盛、瘧疾寒熱往來等症狀。

虎頭骨丸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常山作為其中一味藥物,能夠有效清除瘧疾熱毒,並抑制瘧疾發作。其與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虎頭骨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虎骨性溫熱,具強壯筋骨之效,但其亦具燥烈之性,易傷陰耗血。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虎骨之燥烈,味平能調和藥性,使藥效發揮更平穩,避免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緩急止痛的功效,可減輕虎骨的毒性,並增強其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的功效。甘草還能與虎骨協同作用,增強其對骨骼和肌肉的滋補作用。

虎頭骨丸方劑中加入牡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牡蠣味甘鹹,性微寒,入心、肝經。其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可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虎頭骨具有較強的毒性,牡蠣的加入可以起到緩和其毒性,避免過於燥烈,並有助於安神定志,提高藥物安全性。
  2. 清熱解毒:牡蠣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虎頭骨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熱性或毒性的藥材,加入牡蠣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加重患者的病情。

虎頭骨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改善寒邪入侵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與虎頭骨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虎頭骨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痛止癢的功效,但寒性較強,容易損傷陽氣。加入溫性的桂枝,可中和虎頭骨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同時也使藥性更為平和,提高藥效。

虎頭骨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虎頭骨丸常用於治療熱病、熱咳、咽喉腫痛、燥熱便祕等症,而知母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平衡藥性。
  2. 配伍協調,增效減毒: 虎頭骨丸中可能存在一些溫燥的藥物,例如川芎、附子等,知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溫燥,減輕副作用。同時,知母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能夠協同發揮藥效,增強治療效果。

虎頭骨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是為了其解表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能清熱解表,利濕解毒,對於外感風寒、暑濕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虎頭骨丸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而淡豆豉的加入,能夠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清熱解表、利濕解毒的作用,進一步緩解風寒濕邪對人體的侵襲,達到治療目的。

虎頭骨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斂,入肺經,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虎頭骨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烏梅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止咳的作用。
  2. 降火生津:烏梅能清熱降火,生津止渴。虎頭骨丸中常含有辛溫燥烈的藥材,烏梅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並有助於緩解藥物可能帶來的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總之,烏梅在虎頭骨丸中的加入,不僅能輔助止咳,還能平衡藥性,提高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虎頭骨丸中使用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 虎頭骨丸主治風寒濕痹,而附子性熱,能溫陽散寒,驅除體內寒邪,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助陽補腎: 附子入腎經,能溫補腎陽,與虎頭骨、川芎等藥材配合,能增強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附子藥性峻烈,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虎頭骨丸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考量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肝、脾經。其性善於行氣,能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脹滿等症狀。虎頭骨丸主治頭風頭痛、眩暈、耳鳴、失眠等症,而肝氣鬱結往往會導致頭部不適,因此加入枳殼可以疏解肝氣,緩解頭風頭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虎頭骨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虎頭骨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木香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輔助虎骨等藥材發揮其止痛功效。
  2. 燥濕化痰:木香還能燥溼化痰,對於跌打損傷後引起的瘀血腫痛、痰溼阻滯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虎頭骨丸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大黃味苦寒,性寒涼,具有瀉火、清熱、通便的作用。虎頭骨丸主治熱毒攻心,心火熾盛,導致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大黃能有效清瀉心火,緩解熱毒對心神的侵犯,達到清心醒神之效。

2. 瀉熱通便: 虎頭骨丸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如川芎、丹參等。這些藥物在活血化瘀的同時,也可能導致瘀血阻滯腸道,引起便祕。大黃能瀉熱通便,幫助排出瘀血,避免便祕的發生,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虎頭骨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虎頭骨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幫助傷口癒合。
  2. 行氣止痛: 桃仁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緩解跌打損傷造成的疼痛,配合虎頭骨等藥物,能起到更佳的止痛效果。

總之,桃仁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活血化瘀,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使虎頭骨丸的療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虎頭骨丸 」

虎頭骨丸,由虎骨、硃砂、常山、甘草、牡蠣、桂枝、知母、淡豆豉、烏梅、附子、枳殼、木香、大黃、桃仁,14種中藥組成。

虎骨,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功效,但虎骨稀少,且為瀕危物種,應避免使用。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常山,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功效,其中,常山及其生物鹼對各種瘧原蟲都有顯著的抗瘧作用,可治療瘧疾;常山具有催吐作用,可治療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常山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對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都有較好的驅蟲效果;常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等疾病。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牡蠣,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多種傳統功效。牡蠣入腎經,具有滋補腎陰、益精養髓之功,故可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牡蠣入胃經,具有健脾益胃、和胃降逆之功,故可用於脾虛胃弱、胃痛嘔吐等症。另外,牡蠣還具有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尿赤等症。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知母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淡豆豉,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淡豆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緩解各種症狀。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固澀收斂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治療腹瀉和便祕;驅蟲殺蟲是指烏梅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蛔厥腹痛和嘔吐的治療;生津止渴是指烏梅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可改善口渴煩躁的症狀;止咳平喘是指烏梅有斂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止血是指烏梅有止血功效,可治療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止瀉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道運動,有助於治療腹瀉;止嘔是指烏梅能止嘔,可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亦可減少嘔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

傳統服藥法


虎頭骨1兩半(塗酥,炙黃),砒霜1分(細研),桃心120枚(乾者),桃奴7枚,臘月豬血半合,寒食面半匙,端午日粽子尖9枚。
上先將桃心、虎骨、桃奴研末,再合余藥令勻,於五月五日日未出時用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丸,欲發前以新汲水送下。
忌食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虎頭骨丸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痎瘧久不癒。但是,虎頭骨丸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虎頭骨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虎頭骨1兩半(塗酥,炙黃),砒霜1分(細研),桃心120枚(乾者),桃奴7枚,臘月豬血半合,寒食面半匙,端午日粽子尖9枚。 主治:一切瘧疾。

虎頭骨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虎頭骨2兩(塗酥,炙微黃),朱砂半兩(細研),恆山1兩(銼),甘草1兩(銼,生用),牡蠣2兩(微炒),桂心1兩,知母2兩,香豉1合(炒乾),烏梅肉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木香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桃仁3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痎瘧久不癒。

虎頭骨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虎頭骨3兩(塗酥,炙黃),朱砂1兩(細研),恆山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1兩,桂心1兩,知母1兩,乳香半兩,烏梅肉半兩(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麝香半兩(細研),桃仁3-7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一切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