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性味辛、寒。主治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風熱表證、麻疹不透、隱疹瘙癢、水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
黑芝麻性味甘、平。主治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用於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腸燥便秘。
薄荷性味辛、涼。主升浮、既可疏散上焦風熱、又可疏理肝氣,用於疏風散熱、疏肝解鬱。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主治辛散苦泄、疏散風熱、宣肺利咽、更可泄火清熱、用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及熱毒瘡瘍證。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胡麻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苦胡麻半升,天麻2兩,乳香3分。 主治:癩病。
胡麻散, 出處:《醫心方》卷六引《古今錄驗》。 組成:胡麻(熬令香)。 主治:闢谷不饑。主治:腰腳疼,不可忍,不能立。
胡麻散,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紫背浮萍(7月半採)1斤,黑芝麻(炒)4兩,薄荷(蘇州者佳)2兩,牛蒡子(炒)1兩,甘草(炒)1兩。 主治:癧風,渾身頑麻,或如針刺,遍身疼痛,手足癱瘓。
胡麻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四。 組成:胡麻子12兩,苦參8兩,荊芥穗8兩,何首烏8兩,威靈仙6兩,防風6兩,石菖蒲6兩,牛蒡子(炒)6兩,菊花6兩,蔓荊子6兩,蒺藜(炒去刺)6兩,甘草(炙)6兩。 主治:風氣挾熱,癮疹瘙癢,大麻風。
胡麻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引《博濟》。 組成:胡麻子3兩(輕爁),何首烏3兩,蔓荊子1兩,威靈仙1兩,九節菖蒲1兩,苦參1兩,荊芥穗1兩,菊花1兩,沙苑白蒺藜1兩,鼠粘子(炒)1兩。 主治:五癩,頭面遍身生赤黑,麻木,鼻內聞腥穢,須發退落。
胡麻散, 出處:《局方》卷一(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胡麻12兩,苦參8兩,荊芥8兩,甘草(炙)6兩,威靈仙6兩,何首烏(洗,焙)10兩。 主治:脾肺風毒攻衝,遍身皮膚瘙癢,或生瘡疥,或生癮疹,用手搔時,浸淫成瘡,久而不瘥,癒而復作;面上遊風,或如蟲行,紫癜白癜,頑麻等風;或腎臟風,攻註腳膝生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