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散

胡麻散

HU M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扁鵲心書》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5%
肝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4%
膀胱經 7%
腎經 7%
心經 7%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胡麻散中加入浮萍,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

浮萍性寒,味甘淡,入心、肺經,可清熱解暑、利水消腫,對於暑濕內蘊、水濕停滯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胡麻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而浮萍的藥性與之相符,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利水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胡麻散中包含黑芝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潤燥生津:黑芝麻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潤燥生津的功效。胡麻散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津液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鬚髮早白、腰膝酸軟等症狀,黑芝麻能補益肝腎,滋養陰血,改善這些症狀。
  2. 潤腸通便,烏髮黑髮:黑芝麻富含油脂,能潤腸通便,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黑色素,有助於烏髮黑髮。胡麻散若同時有便祕、頭髮早白等症狀,加入黑芝麻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胡麻散方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之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薄荷性寒,味辛,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並能涼血止痛。在胡麻散中,薄荷可與麻黃、桂枝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散寒解表之效,同時也可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避免燥邪傷津。此外,薄荷亦能清利頭目,與白芷、防風等藥材配合,有效緩解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胡麻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胡麻散所治療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牛蒡子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炎症,緩解疼痛。
  2. 疏風散寒,宣肺利咽: 牛蒡子能疏散風寒,宣肺利咽,對於風寒襲肺引起的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狀,牛蒡子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胡麻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胡麻散中藥材多偏寒涼,而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能增強胡麻散的整體療效,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甘草在胡麻散中起到重要的調和和輔助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更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胡麻散主治「疠風」(即麻風病類頑疾),其症狀特點為:

  1. 皮膚感覺異常:如「渾身頑麻」、「如針刺」,反映風邪挾毒滯留肌表,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遍身疼痛)。
  2. 經絡閉阻:風痰瘀血阻絡,引發「手足癱瘓」,屬風邪深襲筋骨之重症。
    古代醫家認為此病機為「風毒內蘊,血熱瘀滯」,故治法以消風止癢、清血解毒為主,兼通絡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祛風解毒」為核心,結合「清熱涼血」「透表通絡」之品,分工如下:

1. 祛風透表

  • 胡麻子:潤燥祛風,解毒(針對風毒久留之頑麻)。
  • 薄荷葉、荊芥穗、防風:輕揚辛散,開腠理透邪,驅肌表風熱。
  • 牛蒡子:宣肺利咽,解毒透疹(兼治風熱上攻)。

2. 清血解毒

  • 黃芩、苦參: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直折血分熱毒。
  • 甘菊花:平肝清熱,助解風熱上擾之毒。

3. 通絡止痛

  • 威靈仙:通行十二經,祛風濕、消骨哽(化深伏風痰)。
  • 白芷、川芎:活血祛風,上行頭面,下行血海,止頭身疼痛。
  • 白蒺藜:疏肝祛風,散結止癢(調暢氣血以解頑麻)。

4. 配伍特點

  • 表裡同治:薄荷、荊芥散表邪,黃芩、苦參清裏熱,符合「風毒內外夾攻」病機。
  • 動靜結合:川芎、白芷活血行氣(動),胡麻子潤養(靜),防祛風藥耗傷陰血。
  • 酒送服:溫通經脈,助藥勢直達病所,增強通絡之效。

【整體治療原理】
通過「發散風邪→清泄血毒→通調經絡」三層次作用,解除風毒痼結。風邪外透、熱毒內清後,氣血得暢,頑麻刺痛自緩;經絡通利則癱瘓可漸復。此方體現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思路,尤適於風毒瘀熱交織之頑疾。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1兩, 胡麻子1兩, 甘菊花5錢, 白蒺藜1兩, 威靈仙1兩, 苦參1兩, 白芷1兩, 荊齊穗1兩, 川芎1兩, 防風1兩, 黃芩1兩, 牛蒡子1兩。
消風止癢,清血解毒。
上研極細末。
每服2錢,溫酒送下。
忌食魚、肉、糖、蔥、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麻散性寒,味甘,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疥癬胰臟炎麻痺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酒渣癬皮膚異色症骨質疏鬆症皮膚搔癢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胡麻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苦胡麻半升,天麻2兩,乳香3分。 主治:癩病。

胡麻散, 出處:《醫心方》卷六引《古今錄驗》。 組成:胡麻(熬令香)。 主治:闢谷不饑。主治:腰腳疼,不可忍,不能立。

胡麻散,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紫背浮萍(7月半採)1斤,黑芝麻(炒)4兩,薄荷(蘇州者佳)2兩,牛蒡子(炒)1兩,甘草(炒)1兩。 主治:癧風,渾身頑麻,或如針刺,遍身疼痛,手足癱瘓。

胡麻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四。 組成:胡麻子12兩,苦參8兩,荊芥穗8兩,何首烏8兩,威靈仙6兩,防風6兩,石菖蒲6兩,牛蒡子(炒)6兩,菊花6兩,蔓荊子6兩,蒺藜(炒去刺)6兩,甘草(炙)6兩。 主治:風氣挾熱,癮疹瘙癢,大麻風。

胡麻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引《博濟》。 組成:胡麻子3兩(輕爁),何首烏3兩,蔓荊子1兩,威靈仙1兩,九節菖蒲1兩,苦參1兩,荊芥穗1兩,菊花1兩,沙苑白蒺藜1兩,鼠粘子(炒)1兩。 主治:五癩,頭面遍身生赤黑,麻木,鼻內聞腥穢,須發退落。

胡麻散, 出處:《局方》卷一(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胡麻12兩,苦參8兩,荊芥8兩,甘草(炙)6兩,威靈仙6兩,何首烏(洗,焙)10兩。 主治:脾肺風毒攻衝,遍身皮膚瘙癢,或生瘡疥,或生癮疹,用手搔時,浸淫成瘡,久而不瘥,癒而復作;面上遊風,或如蟲行,紫癜白癜,頑麻等風;或腎臟風,攻註腳膝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