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毒涼膈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首先,黃芩能清熱瀉火,針對暑熱內蘊、心火亢盛之症,能有效清熱降火,緩解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其次,黃芩可燥濕解毒,對於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瀉等,能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瀉的作用。
此外,黃芩性苦寒,入肺、胃、膽經,在中藥配伍中,能起到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並增強清熱解毒功效的作用,因此成為消毒涼膈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消毒涼膈散中包含連翹,主要有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並可消散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消毒涼膈散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金銀花、板藍根等,而連翹的加入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的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疾病。
消毒涼膈散方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牛蒡子,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消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牛蒡子能疏散風熱,利咽開音,對於因風熱犯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消毒涼膈散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薄荷性涼,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咳嗽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作用,與消毒涼膈散清熱解毒、涼膈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2.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薄荷芳香氣味,可以開竅醒神,對於因風熱引起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開竅醒神、通鼻竅的作用。同時,薄荷亦可止痛止癢,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薄荷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消毒涼膈散中添加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解毒、止咳、潤肺等功效。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黃芩、梔子等性寒涼,甘草能減緩其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與黃芩、梔子等藥材搭配,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毒涼膈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劑主治「咽喉初起腫痛」,屬外感風熱或熱毒壅滯於上焦所致。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熱邪初襲,氣血壅滯,故見紅腫疼痛。方中諸藥協力,旨在清解熱毒、疏風散邪,以達消腫止痛之效。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黃芩(1錢5分)
- 性味苦寒,歸肺、膽、胃經,善清上焦實熱,尤長於瀉肺火、解熱毒,為咽喉腫痛之要藥。
黑梔(1錢5分)
- 即山梔子炒黑,性苦寒,能清三焦火熱,兼涼血止血。此處用炒黑,取其輕清上浮之性,助黃芩清泄上焦熱邪。
連翹(2錢)
- 性微寒,歸肺、心經,為「瘡家聖藥」,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尤擅治熱毒鬱結之咽喉痛。
牛蒡子(1錢5分)
- 辛涼宣散,歸肺、胃經,能疏散風熱、解毒利咽,兼有滑利之性,可助痰熱外排。
薄荷(7分)
- 辛涼透表,歸肺、肝經,善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咽喉,其輕揚之性可引藥上行,增強宣散透邪之力。
甘草(1錢)
- 甘平和中,既能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又可調和諸藥,防止寒涼傷胃。
組方邏輯與功效推演
此方以「清上焦熱毒」為主軸,結合「疏風透邪」之品,形成清疏並用之勢。
- 清熱解毒:黃芩、黑梔、連翹為核心,直折火毒,尤其針對肺胃熱壅。
- 疏風利咽:牛蒡子、薄荷辛涼透散,開泄腠理,使熱邪外透,緩解咽喉緊滯。
- 調和護正:甘草緩和藥性,兼顧解毒,防燥烈傷陰。
全方寒涼而不凝滯,辛散而不助熱,適合熱毒初起未深之證,透過清、散、利三法並行,達消腫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1錢5分,黑梔1錢5分,連翹2錢,牛蒡子1錢5分,薄荷7分,甘草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毒涼膈散, 出處:《醫家四要》卷三。 組成:防風、荊芥、牛蒡子、連翹、梔子、黃芩、芒消、大黃、薄荷、甘草。 主治:喉痹,咽喉腫痛。
消毒涼膈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黃芩1錢5分,黑梔1錢5分,連翹2錢,牛蒡子1錢5分,薄荷7分,甘草1錢。 主治:咽喉初起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