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丸

SI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心經 15%
脾經 15%
膀胱經 10%
肝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5%
肺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四味丸

組成:花椒、茴香、附子、肉蓯蓉

整體功效:溫腎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久積奔豚氣,時攻膀胱切痛。

:奔豚氣是指氣逆上衝,而膀胱切痛是指膀胱劇烈疼痛。本方由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久積奔豚氣,時攻膀胱切痛。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四味丸,治奔豚氣,膀胱切痛,其效甚捷。
  • 《本草綱目》:花椒,溫中散寒,止痛殺蟲。
  • 本草經疏》:茴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三經,能行氣、溫中、散寒、止痛。
  • 本草正義》:附子,辛熱大毒,入腎、心、脾三經,能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 《本草備要》: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脾二經,能補腎益精、溫陽散寒。

傳統服藥法


蜀椒1兩(去目及閉口,炒出汗),茴香子1兩(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關疾病


肺結核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胃腸出血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牙齦出血身體發低熱吐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四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獨活4兩(去蘆頭),乾薑4兩(炮),山茱萸4兩(洗,焙),桂(去粗皮)4兩。 主治:耐寒暑,益氣血。主治:骨節風冷。

四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熟乾地黃3兩(焙),天門冬3兩(去心,焙),白茯苓3兩(去黑皮),遠志(去心)3兩。 主治:補益精髓。主治:五勞七傷。

四味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荷葉,艾葉,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主治:補陰涼血,散瘀理氣。主治:陰虛內熱,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嘔血、便血及婦人崩漏,産後出血。

四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蜀椒1兩(去目及閉口,炒出汗),茴香子1兩(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 主治:久積奔豚氣,時攻膀胱切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