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湯

NUAN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4.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腎經 27%
胃經 17%
大腸經 17%
心經 10%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暖陽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陽氣生髮: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陽氣得以生髮,有助於溫暖陽氣,改善寒濕症狀。
  2. 固本培元,助藥力相乘: 暖陽湯多以溫陽散寒、補益氣血為目的,白朮作為補氣藥,可以起到固本培元的功效,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暖陽湯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補腎陽,助陽氣生髮: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暖陽湯主要針對陽虛症狀,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肉蓯蓉可溫補腎陽,促進陽氣生髮,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潤腸通便,助藥物吸收: 肉蓯蓉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因陽虛導致的腸胃功能減弱,便祕等問題。這也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發揮療效。

暖陽湯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效。

附子為傳統中藥,具有強烈的溫熱性,可溫陽散寒,驅寒止痛。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陽虛症狀,如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附子可起到溫補陽氣、回陽救逆的作用。

此外,附子還能溫通經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也有顯著的療效。因此,在暖陽湯中加入附子,可以更好地達到溫陽散寒、通經活血之目的。

主治功效


暖陽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陳士鐸《辨證錄》記載,暖陽湯主治大便祕結。其組成藥物為白朮、肉蓯蓉及附子,藥物配伍精妙,治療原理值得深入探討。

方劑組成及功效:

  • 白朮: 本品味甘性溫,具有健脾利水、燥濕和胃、消食化滯之功。在暖陽湯中,白朮不僅健脾益胃,更重要的是其利水作用,能協助排除體內濕邪,使腸道通暢,從而緩解便祕。 陳氏認為白朮能「利腰臍」,此處「腰臍」可能指涉腎臟及膀胱經絡,說明白朮的功效不僅止於脾胃,更能間接影響下焦的氣機運行。

  • 肉蓯蓉: 本品味甘性溫,為補腎要藥,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固經止帶之效。其補腎作用能溫煦腎陽,腎陽充足則有助於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在暖陽湯中,肉蓯蓉與附子相配,共奏溫補腎陽之功。

  • 附子: 本品味辛甘性大熱,為回陽救逆之要藥,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散風止痛等功效。在暖陽湯中,附子為君藥,其溫陽之力最為突出。陳氏提到「附子直通其腎,迅達於膀胱,則火氣燻蒸,陽回黍谷,雪消冰泮,何至固結閉塞哉」,說明附子溫通腎陽,溫煦腸道,驅散寒邪,使陽氣運行通暢,從而消除大便祕結。 「陽回黍谷」點明瞭附子回陽通便的機理,使陽氣回歸,恢復腸胃功能。

治療原理分析:

陳士鐸在《辨證錄》中,對大便祕結的病機闡述獨到。他認為某些大便祕結並非單純的腸道燥結,而是由於胃火亢盛,灼傷腎陰,導致腎陽不足,氣機阻滯所致。 他以「胃火之沸騰」形容病情,並將此類便祕與腎陰虛聯繫起來。 此種便祕症狀可能表現為煩躁不寧、口渴舌裂、兩目赤突、汗出不止等,看似火盛,實則為胃火傷陰,陰虛則陽氣更不足,不能溫煦腸道,造成大便不通。

暖陽湯正是基於此種病機而設。方中附子溫補腎陽,為君藥,直接溫通下焦,溫煦腸道;肉蓯蓉輔助補腎,增強溫陽之力;白朮則健脾利水,一方面協助溫陽,另一方面也排除體內濕邪,避免濕邪阻礙陽氣運行。三藥合用,溫陽而不燥,補腎而不滯,從根本上解決了便祕的病因。 藥物配伍,溫和而有力,既能溫通腸道,又能避免溫補過度傷陰。

總而言之,暖陽湯治療大便祕結的原理,在於溫補腎陽,促進腸道蠕動,並兼顧健脾利水,從而達到通便的目的。其治療思路,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並展現了古代醫師對病機的深刻理解和精妙的藥物配伍。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肉蓯蓉1兩,附子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大便秘結、腹痛、畏寒、手足冰冷等症。陰虛火旺、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暖陽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白朮1兩,肉蓯蓉1兩,附子1錢。 主治:大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